10月的最后一天,韩国APEC峰会现场气氛非凡,中日首脑如约会谈。而与此同时,东京股市礼花齐鸣——日经平均指数一举突破 52,000点 大关,收于 52,411点,单日暴涨 1,085点。
整个10月,日本股市可谓“秋风得意马蹄疾”,日经指数累计上涨 7,478点,涨幅高达 17%,创下日本股市月度涨幅的历史纪录。
种种迹象显示——日本经济,似乎真的从长达三十年的沉睡中苏醒过来。
海外资金回流,日本重回“投资地图”
最值得关注的,是海外资本的态度转变。
东京证交所数据显示,10月海外投资者净买入日本股票近 4万亿日元(约合人民币 1,800亿元)。
过去二十年,国际基金经理普遍对日本股市敬而远之,原因很简单:通缩泥潭、利润微薄、定价权弱。
那时的日本股票,如一池死水。
如今情势大变。根据美国 EPFR 的最新数据,全球股票基金的日本股配置终于追平基准,甚至出现超配的迹象。
摩根士丹利亚洲首席策略师乔纳森·加纳直言:
“这是二十年来,全球投资者最大的态度转折。”
日本的“甜蜜点”:3%的理想通胀
转折的核心,在于那看似平凡却关键的数字——3%。
近年来,日本通胀率稳定在约3%。
对日本而言,这既非滞胀,也非通缩,而是一种“刚刚好”的温度。
德国银行分析师吉姆·里德研究56国、跨越200年的数据后指出:
当通胀维持在3%时,五年期股票回报率最高。 超过3%,回报递减;超过10%,投资结构恶化。
如今的日本,正好处于这个经济甜蜜区间。
企业利润率回升、定价权回归、股价自然水涨船高。
高盛预计,今年日经指数涨幅可能达到 35%,远超标普500的16%。
分析师布鲁斯·柯克感叹道:
“这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回报。”
“高市效应”:政治稳定点燃市场信心
股市上涨的另一根火柴,是政治。
10月6日,高市早苗当选自民党总裁,股市当天狂涨 2,175点。
财政扩张、成长投资、防卫强化、经济安保——高市的政策组合,为市场注入新的想象力。
防卫股(三菱重工、IHI)与基建股(关西电力、大成建设)率先起飞。
虽一度因公明党退出执政联盟而震荡,但随着自民党与日本维新会结盟,政局再度稳固,股市随即重回上升通道。
这一切,反映出市场对“高市时代”的期待与信心。
科技浪潮助推,“日本制造”重获新生
AI热潮正席卷日本,科技股功不可没。
10月中,半导体、电力及AI相关个股涨势惊人:
- Advantest(半导体测试设备)上涨 57.9%
 - Fujikura(光纤电子)上涨 46.5%
 - 软银集团 上涨 44.8%
 - Lasertec(半导体设备制造)上涨 39.9%
 
财报也同样亮眼。
截至10月底,东京证交所280家上市公司中,36%上调2025年度利润预期。
日立制作所预计纯利润将增长 22%,达到 7,500亿日元(约346亿元人民币)。
“谨慎乐观”的复苏:不是泡沫,而是觉醒
股市的强劲表现,不仅是短期繁荣,而是一种结构性回暖。
3%通胀、企业改革、AI浪潮、外资回流、政治稳定——五大引擎并行,日本经济正进入可持续增长的新周期。
市场普遍预期,在高市早苗任内,日经指数有望挑战 60,000点。
这不是泡沫,而是一场迟到的觉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