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的高点,或许正是拐点
美国股市再次冲上历史高位,但这次的繁荣,充满了泡沫的味道。
老练的资金在退场,冒险的资金在冲顶。
巴菲特按兵不动,2008年“大空头”重出江湖,美联储纠结降息节奏——一切都在提醒我们:这次的风险,真的很罕见。
有人仍在高位博弈,希望市场再疯狂一点。
可真正经历过风浪的人都知道:
鱼再贵,也不值一条命。
能活下来的人,才有资格去捡下一个风口的筹码。
二、巴菲特:当“股神”也选择不动
巴菲特已经95岁了,看尽了资本市场的兴衰轮回。
而他的最新行动,是一种无声的警告。
伯克希尔·哈撒韦三季度财报显示,现金储备高达381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巴菲特停止了对自家股票的回购,持续减持苹果、比亚迪等优质公司,换成现金与短债。
原因很简单:
“当市场再也找不到被低估的优质资产时,最聪明的选择就是不出手。”
目前现金占总资产比例已接近30%。回顾历史,每当这一比例超过20%,美股往往在接下来的12~24个月内出现明显调整。
巴菲特在防守,他在等——等泡沫破裂,等别人恐慌,然后抄底。
2008年金融危机时,他正是用同样的方式,在雷曼兄弟倒下后买入高盛、通用电气,赚得盆满钵满。
如今,他的谨慎再次说明:市场已贵得不值一提。
三、伯里回归:2008年的阴影再现
如果说巴菲特代表防守,那么迈克尔·伯里就是那面主动出击的锋刃。
2008年,他做空美国次贷,赚下数十亿美元。
如今,他又盯上了AI。
伯里旗下基金将**80%仓位(名义价值超10亿美元)**用于做空英伟达和Palantir等AI龙头。
他的逻辑是:AI革命是真的,但价格是假的。
- Palantir市盈率高达 439倍,营收才 44亿美元;
- 英伟达市盈率 57倍,市值一度突破 5万亿美元,权重接近标普的十分之一。
更诡异的是行业内部循环:英伟达投资OpenAI,OpenAI再采购英伟达芯片。
这看起来像是一次庞氏式的“自我造血”。
当连OpenAI都暗示“政府应该为我们担保”时,泡沫的气味已经刺鼻。
美国政府的回应更冷静:“AI企业倒一家,还有五家。”
这意味着——没有人会被救。
四、财政疤痕:美国的“流动性空洞”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刚结束史上最长的40天停摆。
虽然关门结束,但经济的“疤痕效应”已经形成。
由于财政停滞,大量本应流入市场的资金被卡在财政部账户里。
财政部一般账户(TGA)三个月内从3000亿美元暴涨至1万亿美元——钱被锁在国库,而不是市场。
结果就是:
- 市场流动性骤降;
- 担保隔夜融资利率(SOFR)升至 4.22%,高于政策利率上限;
- 实体资金链趋紧,消费与企业投资双双放缓。
甚至,美国农业部已警告,4000多万低收入民众的食品券可能被暂停。
社会情绪转向收缩,节俭正在取代享乐。
五、美联储的两难:高利率与低增长
更棘手的是,通胀依旧顽固。
这意味着,美联储无法轻易降息。
高利率与疲弱增长正同时出现——滞胀的风险正在逼近。
滞胀意味着:
企业盈利下滑,但债务成本上升。
一旦现金流断裂,黑天鹅随时可能出现。
就像恒大当年:卖不出房,却要还美元债。流动性一旦断裂,再大的帝国也会坍塌。
六、结语:潮水退去前,先系好救生衣
我们正处在一个“繁荣幻觉”的时刻:
- 巴菲特囤积现金;
- 伯里再度做空;
- 美国财政流动性紧绷;
- 通胀压顶、滞胀风险升温。
四重风险叠加,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市场都可能迅速逆转。
真正的赢家,从不在风口起舞,而是在风浪来临前做好准备。
当潮水退去,才有资格从容弯腰,捡起那枚带血的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