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查看:240回复:0
XM官网客服
注册时间2016-04-27
[英文书籍]卧底经济学:像经济学家那样思考!
楼主发表于:2021-06-28 01:52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1楼 电梯直达
电梯直达
了解更多

即刻访问
XM
官网

https://www.xmglobal-fx.com/gw.php?gid=146969 [/color]

关于作者:
蒂姆·哈福德,经济学家出身,后来专职写作。他主笔的专栏是《金融时报》有史以来关注度最高的专栏之一,他擅长用最新的经济学理论为我们生活中的问题提供轻松诙谐的经济学解读,所以被誉为是“最幽默的生活经济学大师”。 本书速览: 《卧底经济学1》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在阐释一个经济学概念,稀缺。作者从头到尾都在把自己当成一名卧底侦探,潜伏到各种行业里,为你揭露商家如何利用稀缺赚走你的钱,教你如何运用稀缺的思维来观察经济现象,活得更理性、更智慧。只有真正理解了稀缺,才算是真正入了经济学的门。接下来,笔者将带领大家来从三个核心观点进行讲解,并通过最简单常见的例子(星巴克、学区房、挂牌照)进行辅助说明,帮你用最短的时间深度理解这三个核心观点! 观点一:没有稀缺就不可能赚钱(星巴克)
其实,很多成功的商业模式的本质,就是商家故意创造出的一种稀缺感。有经济学通识思想的人想必都知道:供求关系影响价格,商品供不应求的时候,价格就会很高。可你仔细观察一下就会发现,我们生活中很多商品其实并不稀缺,但商家仍然可以把它们卖很贵。比如说咖啡就不怎么稀缺,很多饭店都提供咖啡,连肯德基麦当劳这种快餐店都有,甚至一般的超市里也买得到速溶咖啡,但是在每个城市的星巴克里,咖啡都被卖得巨贵,这是为什么呢?思考一下就能得到答案了,因为星巴克选的位置好,都是市中心或者火车站,人流量大,咖啡不稀缺,但这些流量大的位置稀缺啊,所以星巴克可以把咖啡卖得特别贵。这个解释的方向是对的。
https://img.dgrhw.net/upload/images/huihu/2021/03/25/180701720.jpg
占领稀缺是商业的基础,你看到的所有能赚钱的商家都以某种方式占领了一种稀缺资源,可能是某种技术,可能是某种材料,可能是某种地理位置,也可能是某种隐藏的更深的东西。但是,从逻辑上来说,不会永远有人占领稀缺资源的。因为你通过稀缺赚了钱,有类似资源的其他人也会加入进来,你就赚不到那么多钱了。所以,商业社会的本质其实就是,先有人找到稀缺,然后稀缺很快变得不稀缺,于是有人再找到更新的稀缺,如此往复的一个过程。 对于星巴克来说,虽然咖啡本身不是稀缺的资源,稀缺的是它的地理位置,而它之所以能拿到最好的地段,又是因为它花钱买断了其他竞争对手出现的可能,如果这个价格太便宜,其他对手觉得有利可图,就会出更高的价格来抢这个位置,所以星巴克出的这个价格要足够高,高到其他对手觉得付了房租就没啥利润可赚了,只好主动退出。星巴克之所以总是能占据最稀缺的位置,就是因为它总是在付出高昂的代价。 因此,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结论:任何商业都要占据一定的稀缺资源,而稀缺资源是有很高昂的成本,如果你不付出成本,稀缺就会丧失掉。当然了,现实中的商家要聪敏得多,他们有时候会在明明没有稀缺的时候,故意制造一些稀缺的错觉,让消费者买单。 观点二:市场让稀缺变得不稀缺(学区房) 经济学家之所以喜欢市场,是因为市场可以自动把稀缺的东西调节到不那么稀缺,这对全社会都有利,而政府代替市场却经常会加剧稀缺。众所周知,世界上有很多稀缺资源,并没有开放给市场,没有让大家自由竞争获得,很多资源都是控制在政府手里,由政府来安排这些稀缺资源怎么分配。政府这么做的目的一般是为了照顾大众,但是很多时候结果却大都不如人意。
https://img.dgrhw.net/upload/images/huihu/2021/03/25/180725190.jpg
比如说学校,政府认为如果用市场的办法来分配,谁出钱高谁就能上好学校,大部分穷人没有机会上好学校。政府的做法是划分学区,划在这片学区的人只能上这个学校。这事儿咱中国人再熟悉不过了,实际上欧美的公立学校很多也这么干。但问题是,这样真的能让穷人和富人在同一水平的学校里读书吗?当然不能,富人不在乎费用,他们搬家到有好学校的学区住就是了。这样就催生了一个大家都很熟悉的现象:学区房,好学校周围的房子都特别贵。有钱人去好学校周围买个房子,孩子就可以上最好的学校了,但富人付出的成本归了谁呢?不是给了学校,而是给了房地产开发商。这就有点扭曲了,国家划分学区的政策,本来想追求公平,结果富了开发商,除了创造了一个形式上的所谓公平,其实对教育行业没有任何积极贡献。
相反,假如政府让教育行业完全市场化,好学校收费高,差学校收费低,有钱人多出钱就可以上好学校,那么富人付出的高额成本最终留在了教育行业,国家可以通过税收之类的政策,把这部分钱回收相当一部分,然后投到差的学校上,所有学校的条件就都得到了改善,上不起好学校的穷人也能从富人身上分到一些实惠。而且呢,咱们说的市场对稀缺的调整作用,这时候就可以发挥出来了,因为竞争的存在,学校的天价收费价格也会逐步降下来,降到边际成本附近,这也是造福所有老百姓的一件事。 所以我们看到,政府不让一部分资源进入市场,用平均主义的思路去分配,结果就是加剧了好学校这种稀缺资源的稀缺性,被房地产商钻了空子,穷人更得不到好的教育了,这和市场起的作用是完全相反的。这也就是本书要阐明的第二个观点:市场能让稀缺变得不稀缺。 观点三:稀缺视角审视(挂牌照) 接下来我们就要发散一下思维,想想我们平常经常见到的经济现象,用稀缺的角度去重新审视,或许我们就能有不同的发现。
https://img.dgrhw.net/upload/images/huihu/2021/03/25/180744376.jpg
我们以大家最熟知的“挂牌照”来作为例子进行讲解。大城市交通拥堵严重,政府为了限制买车,对车辆挂牌管得很严格。比如北京的牌照要摇号,摇到号的概率很低,所以一旦摇到牌照就很值钱,而上海挂牌是拍卖的,谁出价高谁能拿到牌照,一副牌照卖到十几万很正常,你觉得哪种方式更好呢?很多人认为上海的做法是在给富人开绿灯,穷人买车都费劲,十几万的牌照费谁还开车,以后路上都是富人在开车了,这太不公平。而北京的做法,再有钱你也得来摇号,穷人和富人都在博同一个概率,这不是很公平吗?听上去很有道理对不对?但是,我们如果从稀缺的角度来思考这件事就会发现,当你追求公平,希望把稀缺资源平均分配给富人穷人的时候,其实结果是最不公平的。
用价格来评价一件事情的时候,其实代表了这件事情对于你的稀缺程度,你愿意付高价说明它对你稀缺。比如一个白领家庭,刚有了小孩,父母从老家过来给他们看孩子,一大家子人住在一起,出行有一辆车就很重要,对这个家庭来说,花十几万得到一个稀缺的机动车牌照就是很有价值的。这样才是把最稀缺的东西给到了最需要的人手里,整个社会的资源才算得到了最大化程度的利用,效率是最高的。而用摇号的方式,虽然保证了穷人富人的机会均等,但问题在于稀缺的东西还是稀缺的,需要牌照的人会通过各种办法追求,于是可能出现暗箱操作,有权有势的人通过不见光的捷径拿到牌照,更严重的问题是出现一个牌照黑市,不那么需要牌照的人摇到号之后转手卖给黄牛,黄牛再抬高价格卖给需要牌照的人。在北京生活的人都知道,其实黑市上的牌照卖得并不比上海便宜。与之前讲的学区房类似,政府追求公平的结果就是肥了倒卖牌照的黄牛,如果是市场化解决问题,牌照的拍卖费用可以用在改善公共交通上,穷人也能受益。 所以,如果我们从稀缺的价值本身思考问题,就会发现:直觉上觉得公平的做法,其实对穷人更加不利,而用稀缺的思维看问题,我们就不那么爱替穷人打抱不平了。如果我们用稀缺的标准去看待时间,我们就会得到一种理性的价值观,有了这种理性,我们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用情绪、道德、直觉做判断,这才是现代人该具备的素质之一。
[color=rgb(38, 38, 38)]了解更多,即刻访问XM官网:https://www.xmglobal-fx.com/gw.php?gid=146969

180539924.jpg180539924.jpg
TK29帖子1楼右侧xm竖版广告90-240
个性签名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广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