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查看:910回复:6
小胖鱼
注册时间2003-07-27
优秀版主
[8卦]美国大学是如何要到钱的
楼主发表于:2007-05-26 05:57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1楼 电梯直达
电梯直达
美国大学是如何要到钱的
------------------------------------------
     美国大学富有,但其要钱的对象不是政府,而是校友。比如我刚离开耶鲁,校友会就追上来,先是填写通讯表格,接着校友杂志就寄来了。另外,在波士顿校友会有各种集会,都会及时通知。与此同时,电话、信件就接踵而来。目的是一个:要钱。学校的官僚打电话来还好拒绝。可是,人家有时候派一个本科生打电话,讲起学校的情况,讲起他或她在校园里的生活,讲起你常去的图书馆。面对这样一个天真无邪的后辈,不给钱心里实在过意不去呀。   结果是,美国大学校友捐款率平均达12.4%。排第一的普林斯顿竟达43.1%。再看英国,校友捐款率仅1%,牛津、剑桥也才11%。   美国公共广播电台通过广播向你喊话:“我们从政府得到的资助远远不够。没有听众的帮助,根本无法维持。想想看,每天我们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多少信息!当然,你不捐,我们也会存活,你还会收听。不过,这就好像别人付钱给你白听了。想一想,你愿意做这样的人吗?”我一边开车,一边听着这样的唠叨。七岁的女儿在后座上早坐不住了:“爸爸,我们捐了吗?”“没有。”“可是我们在听呀。你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黄金定律吗?”看看,我要是再不捐,就和小偷差不多了。   看看我的小女,从小就学会了为学校募捐,别人对她的行为又支持又尊重。长大后,要钱就大大方方。美国人这套,英国人学不来。所以,英国一些大学,干脆就雇美国人来帮着要钱。   中国人的脸皮并不薄,只是中国的大学对校友没有基本的礼遇。我从北大毕业二十多年,北大从来没有给我来过一封信。如果明天突然来要钱,我会给吗?怕是门也没有。耶鲁不同。人家定期会向你汇报学校的情况,一笔账一笔账地报。校董选举,把选票寄给你。而校董是学校最高权力机关,是任命校长的地方。当校友能决定谁当校董,其实就是学校的主人。学校要是做了得罪校友的事,那就是自掘坟墓。   (摘自5月21日《财经时报》 作者薛涌)
个性签名

只和自己斗 不与市场争

bjhbmy
注册时间2006-04-06
幽默灌水奖
发表于:2007-05-26 06:00只看该作者
2楼
学费已经很贵了,一毛也不给:Q
个性签名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小胖鱼
注册时间2003-07-27
优秀版主
楼主发表于:2007-05-26 09:56只看该作者
3楼
所谓人性化管理,也为日后讨赞助埋下伏笔,,,这些当任者咋这么不懂做生意呢;P
个性签名

只和自己斗 不与市场争

Dwenlv
注册时间2005-08-04
发表于:2007-05-26 12:18只看该作者
4楼
你对我好我对你好,学校也一样.你待我薄,我十倍还之!!!
个性签名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银灰畅想
注册时间2007-05-05
发表于:2007-05-27 16:17只看该作者
5楼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个性签名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放心大胆的干吧...

拂云堆
注册时间2003-04-03
幽默灌水奖
发表于:2007-05-29 04:34只看该作者
6楼
美国大学:涨学费搞竞争
http://pic.thebeijingnews.com/sports/index/zuizhongye/pic-2.jpg
薛涌 美国大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追求优异,而不是价格竞争。 最近,《纽约时报》头版头条刊登一篇报道,美国的大学竞相涨学费,而且学费越涨,吸引的学生越多。虽然学费上涨使中产阶级的子弟上不起学的呼声日高,但学校要少收学费,人家还不来呢。 比如,宾州东部的农村有一个叫UrsinusCollege的小大学。2000年年初,校董事会告诉校长,学校的申请人数下降,因为学费太低了。董事会投票决定一下子把学费和住宿费上调17.6%,达到23460美元的水平。当然,这笔钱中,包括给每个学生配备一台笔记本电脑。结果,几年之内,新生入学人数上涨了35%,达到454人。另一个在阿肯色(最穷的州之一)的小大学HendrixCollege,两年前决定把学费和住宿费上调29%,达到21636美元的水平,同时强化课程设置和服务,结果新生入学数达到409人,37%的上涨! 这不是出现在几个学校的个别现象,而是全国的普遍潮流。各大学在自己的定位中锁定同级别的主要竞争者,人家涨学费而自己不涨,申请者就觉得该大学地位下降,不会登门。美国现在上大学的人许多还是家里的第一代大学生,对高等教育了解甚浅,上学也很盲目。比如我当年在纽黑文的房东到当地一个大学读书,学费公司里出一半。她本来有两个选择,其中一个学校的学费比另一个高出一倍,她上了贵的。我问她两个学校有什么区别,她竟一点也答不上来。 出现这种情况,有多种原因。第一,美国人对大学费用的支付能力还是很高,大学费用上涨对美国家庭的压力被夸张了。第二,学费上涨,并不一定意味着实际费用的上涨。美国大学一直采用高学费高奖学金的双高政策。比如前面提到的UrsinusCollege,学费住宿费上涨17.6%的同时,奖学金助学金等财政资助增长了将近20%,总额接近1290万美元。全国的数据则更能说明问题。从1993年到2004年,美国大学学费上涨了81%,高出通货膨胀率的一倍还多,但是奖学金助学金等财政资助,则上涨了135%.在四年制私立大学读书的学生,有73%获得了财政资助。在有的学校,获得财政资助的学生比例达到90%!如果按标价算,大学费用占美国中等家庭收入的比重,从1990年的32%左右上升到如今的48%上下;但真按实际支出算,从1998年至今,不过是从大约24%上升到27%上下。这与其说美国家庭对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萎缩,不如说大家更加舍得向教育投资了。 家庭舍得为孩子的大学教育投资,大学就得满足消费者的需求,重点不是把大学弄得更便宜,而是提高教育质量。顶尖的本科生学院SwarthmoreCollege就是一例。该校学费和寄宿费用的标价是41000美元,一半学生支付这样的价格。另一半学生则得到平均28500美元的资助。有些家庭年收入达到15万美元的学生,也能拿到资助。同时,这个仅有1500个学生的袖珍学校,教育经费高达一亿多,平均每个学生的教育成本是73690美元。学校的财政负责人骄傲地说,在这里,即使付全价,花4万美元所获得的是价值7万多的教育。学校高达13亿美元的捐助基金,支付着43%的预算,维持着这种“赔本”的运营。像SwarthmoreCollege这样的本科生学院,没有研究性大学那种大规模的研究项目,钱全花在教学上,教育成本在一流大学中还算低的。 可见,美国大学的竞争,归根结底是追求优异,而不是价格竞争。一些一流大学,资源充足,但非赢利性的体制,使这些学校只能把拿到的钱用于教育,不能流出校园,结果,一流大学和三四流大学的价钱几乎相等。比如,前面提到的UrsinusCollege如今的标价是33000多美元,而哈佛和SwarthmoreCollege也是这个标价。前者靠学费支撑,后者则靠大量的捐助,使质量的提高不会立竿见影地反映到价格的上涨上来。 不过,目前的趋势持续下去,也会产生各种隐忧。其中最大的问题,是中高产阶级的承受力。学校涨学费,提高品牌,对于不在乎钱而在乎教育质量和名气的上流社会当然有巨大吸引力。同时,下层阶级只要学业过关,可以拿大笔奖学金,甚至享受免费的名牌教育,奖学金比学费涨得快,他们可能受益。 最苦的是中高产阶级。 这一阶层,钱还没有多到一年花四五万不在乎的地步,但也没有少到具有获得奖学金的资格。比如年收入15万美元左右的家庭,有几个孩子上大学还可能获得奖学金,有一两个孩子,大概就只能照价付了。也正是这个阶层,参政积极,到了选举时是一股决定性的力量。学费贵得受不了之说,很多也是他们喊出来的。 所以,未来学费贵的叫喊还会更响。但是,美国家庭对日益涨价的高等教育,依然保持着相当的支付能力。
个性签名

时间是生命的永恒,生命是时间的瞬间

小胖鱼
注册时间2003-07-27
优秀版主
楼主发表于:2007-05-29 14:45只看该作者
7楼
啊,涨价?还好俺没得读了,,,,:(
个性签名

只和自己斗 不与市场争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