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卦]改造炸弹
| 
 | ||
| 
 | 
时间是生命的永恒,生命是时间的瞬间
发表于:2007-09-12 03:22只看该作者
2楼 
这个打火机狠好。。。:)
有过去,无现在,有将来。
无回忆,有当前,无未来。
发表于:2007-09-12 03:38只看该作者
3楼 
:D :D :D :o
赚得顺
发表于:2007-09-12 07:10只看该作者
4楼 
 战争与和平,留下更多的思索.
 战争与和平,留下更多的思索.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7-09-12 07:30只看该作者
5楼 
:lol :lol :lol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7-09-12 07:46只看该作者
6楼 
:lol :lol :lol
睡到自然醒,赚到足够花
发表于:2007-09-12 10:38只看该作者
7楼 
用炸弹当卫星天线支架。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7-09-12 14:22只看该作者
8楼 
:L
只和自己斗 不与市场争
发表于:2007-09-12 14:25只看该作者
9楼 
:P 
都不错....
老婆说了,一天收一个土豆就会很高兴
发表于:2007-09-13 00:51只看该作者
10楼 
:L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发表于:2007-09-13 01:30只看该作者
11楼 
:lol
云在青天 水在瓶
发表于:2007-09-13 05:34只看该作者
12楼 
用美军战斗机部件改造成的船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7-09-13 05:58只看该作者
13楼 
船是炸弹造的,体积那么小,不沉底吗 [ 本帖最后由 bjhbmy 于 2007-9-13 13:59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bjhbmy 于 2007-9-13 13:59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bjhbmy 于 2007-9-13 13:59 编辑 ]
[ 本帖最后由 bjhbmy 于 2007-9-13 13:59 编辑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7-09-13 07:03只看该作者
14楼 
:lol :lol :lol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7-09-13 07:23只看该作者
15楼 
炸弹改造成的大钟,用于村中召集会议:lol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7-09-13 07:36只看该作者
16楼 
:lol :lol :lol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7-09-13 07:37只看该作者
17楼 
炸弹,一直是“战争”的代名词。但在老挝,人们却把美军当年投下的炸弹当作建筑材料、制成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炸弹文化成为当地的一道特殊景致。
:N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用美军炸弹架成的谷仓。
用美军炸弹架成的谷仓。
 ‘
将炸弹改造后,用来种植大葱。
‘
将炸弹改造后,用来种植大葱。 用美军战斗机部件改造成的船。
用美军战斗机部件改造成的船。
 2006年4月29日,老挝Ban Na Phai,村头用炸弹改造成的大钟,用于村中召集会议和警情警告。
  2006年4月29日,老挝Ban Na Phai,村头用炸弹改造成的大钟,用于村中召集会议和警情警告。
 美制M26手榴弹改造的打火机。
美制M26手榴弹改造的打火机。
 炸弹改造成花盆。
炸弹改造成花盆。
 用炸弹当卫星天线支架。
  在老挝,特别是中部农村地区的很多家庭里,炸弹已经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用摄影师洛戈·阿诺德(RogerArnold)的话说,这是老挝的“炸弹文化”。
  阿诺德拍摄了很多关于老挝“炸弹文化”的照片,时间跨度为两年左右。照片发表后,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阿诺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时候我也替他们担心,但是他们似乎很乐观。”
  在他的照片中,村民仿佛成了炸弹的附属品。这些炸弹有的长达两米多,被当地人当作“木料”建房屋;有的则被遗弃在路边,人们若无其事地经过;还有些小炸弹尽管锈迹斑斑,但是孩子们把它们拿在手里做玩具;村民把已经爆炸的炸弹“废物利用”,将弹壳当作烛台;体积更加庞大的炸弹,被村民拆卸后,将弹壳当作吃饭的桌椅。
  还远不止这些———用弹壳做成的“钟”被挂在村口的树上;炸弹的弹皮被砸出有规律的小孔,当作栅栏用来圈养牲畜;更有甚者,将弹壳按照一定形状削下来,镀成金黄色,做成香炉,供奉在佛祖面前……
  而这些在老挝人的生活中打上烙印的美制炸弹,都是上世纪越南战争的产物。越战期间,与越南处在“同一战壕”的老挝没能躲过美军的狂轰滥炸,据统计,美军当年投在老挝国土上的炸弹可能达到220多万吨。几十年过去了,大部分炸弹成了“哑弹”,还有一些不时伤人,成为当地的隐患。(张乐)
  摄影/Roger Arnold
用炸弹当卫星天线支架。
  在老挝,特别是中部农村地区的很多家庭里,炸弹已经成为村民生活的一部分,用摄影师洛戈·阿诺德(RogerArnold)的话说,这是老挝的“炸弹文化”。
  阿诺德拍摄了很多关于老挝“炸弹文化”的照片,时间跨度为两年左右。照片发表后,引起了世人的关注,阿诺德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有时候我也替他们担心,但是他们似乎很乐观。”
  在他的照片中,村民仿佛成了炸弹的附属品。这些炸弹有的长达两米多,被当地人当作“木料”建房屋;有的则被遗弃在路边,人们若无其事地经过;还有些小炸弹尽管锈迹斑斑,但是孩子们把它们拿在手里做玩具;村民把已经爆炸的炸弹“废物利用”,将弹壳当作烛台;体积更加庞大的炸弹,被村民拆卸后,将弹壳当作吃饭的桌椅。
  还远不止这些———用弹壳做成的“钟”被挂在村口的树上;炸弹的弹皮被砸出有规律的小孔,当作栅栏用来圈养牲畜;更有甚者,将弹壳按照一定形状削下来,镀成金黄色,做成香炉,供奉在佛祖面前……
  而这些在老挝人的生活中打上烙印的美制炸弹,都是上世纪越南战争的产物。越战期间,与越南处在“同一战壕”的老挝没能躲过美军的狂轰滥炸,据统计,美军当年投在老挝国土上的炸弹可能达到220多万吨。几十年过去了,大部分炸弹成了“哑弹”,还有一些不时伤人,成为当地的隐患。(张乐)
  摄影/Roger Arnol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