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的标题和第二乐章有关,木管乐器,小号,打击乐如三角铁、钹、低音大鼓在这个乐章渲染出战争场面, 难以想象的是,1794年的听众不仅发现这部乐曲非常华丽,而且感到恐怖。
1,Adagio-Allegro(慢板-—快板)
缓慢的引子庄严肃穆,以一种不祥的渐强转入G小调。主部主题由长笛和两只双簧管奏出,弦乐加以反复。第二主题接近于当时维也纳的进行曲风格,足舞曲性质的旋律,不仅在发展部占主要地位,在尾声中也如此。五十小节长的尾声先突然转到降半音的下中音调性中(降E),然后在G大调的狂欢中,小号、定音鼓、和小提琴兴高采烈地齐鸣。
2,Allegretto(稍快的快板)
三段体式。这一乐章主要的音乐素材来自海顿于1786创作的一部两把手摇风琴的协奏曲。乐队编制的规模很大,包括:长笛、双簧管、单簧管、巴松管、圆号、小号各两支、定音鼓、三角铁、钹以及有两个中提琴声部的弦乐组。
3,Menuet:Moderato(小步舞曲:中板)
慢速的小步舞曲有个复杂的三声中部,引子中的凶兆动机出现了,用的是法国序曲的附点节奏,不知道是巧合还是在暗示着拿破仑的阴影。
4,Finale:Presto(终曲:急板)
回旋曲式。基本主题由民歌特点。主题按原型反复四次,三个插段是运用基本主题的动机的发展变化。其中的一段定音鼓独奏比“惊愕”交响曲的要长一倍,在乐章结束时,打击乐器再次进入。
海顿G大调100号伦敦交响曲—军队
1794年3月31日海顿首演的G大调《第100交响曲“军队”》为作曲家带来了更大的轰动,甚至有报端认为这是“海顿有生以来最大的成功”——音乐会演出现场气氛火爆到极点,“安可”的呼声此起彼伏,许多女士也纷纷放下矜持,加入了欢呼的行列。
诚然,这部作品是一部优秀的交响曲,但能获得这样程度的欢迎,一定程度上则是因为这部交响曲本身所蕴含的热情和火爆。
海顿在创作这部作品的时候,显然力图赋予其一些特别的元素,因此在配器上采用了许多打击乐器,诸如三角铁、大鼓以及钹,在终曲乐章中刻意营造出一个热烈的战争场面,其标题“军队”也是由此而来的。
虽然有人认为海顿的这个尝试并不成功,缺乏真正的英雄气概以及战斗气氛,仅仅以火爆的乐器效果根本无法增加曲目的内涵,但不可否认的却是,《“军队”交响曲》获得了极大的成功。终曲乐章中前所未有的大胆创新,让伦敦听众感到了特别的新鲜和刺激,也让《军队》成为了海顿最著名的交响曲之一。
[mp3]http://disk3.maidee.com/P-4098-M/files/02/56/200656/470192.mp3[/mp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