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查看:2998回复:17
白羽
注册时间2004-02-15
[音乐]愤怒:美国用外汇储备要挟伊拉克签署"永久占领协议"
楼主发表于:2008-06-06 11:20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1楼 电梯直达
电梯直达
  6月6日电 英国媒体最近爆料称,布什政府正与伊拉克政府谈判一项让美军“永久占领”伊拉克的秘密协议,并希望下月底前签署。许多伊拉克官员认为这一协议严重侵犯伊拉克主权,反对签署这一协议。据《独立报》6日披露的最新消息称,美国把伊拉克存于纽约美联储银行的500亿美元外汇储备挟为“人质”,逼迫伊拉克政府签署这一协议。   目前,伊拉克在纽约美联储银行的外汇储备受到总统命令的保护,享有司法豁免权。但是美方谈判人员表示,如果对伊拉克外汇储备的联合国托管令过期,而且双方没有签署新协议以取代联合国托管令,那么伊拉克的500亿美元外汇储备将失去司法豁免权。   萨达姆政权上世纪90年代入侵科威特后,联合国对伊拉克实施了一系列制裁。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条伊拉克仍被视为国际安全和稳定的威胁,伊拉克只是实现了有限的独立。如果伊拉克外汇储备失去司法豁免权,美国将能够对其中的200亿美元进行处置。分析人士指出,威胁处置伊拉克外汇储备成为了美国政府逼迫伊拉克方面签署秘密协议的砝码。美国谈判人员表示,伊拉克规避联合国宪章第七条的代价就是同美国签署“战略联盟”协议。“战略联盟”的新安全协议规定,美军可长期使用伊拉克逾50个军事基地、美军和承办商享有豁免权、美军可自主进行拘捕、美军可无须征询伊拉克政府同意自由展开军事行动。美国还希望能控制伊拉克8,839米以下领空,以及可在伊拉克进行“反恐战”。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不断高企,伊拉克的外汇储备迅速增加,但是伊拉克的外汇储备却不得不存储在纽约美联储银行,这也是国际社会对萨达姆政权实施制裁的结果。联合国决议规定,伊拉克石油出口收益必须存储在纽约美联储银行的伊拉克发展基金。尽管这一基金由伊拉克政府控制,但是美国财政部却能对其施加重大影响。伊拉克官员表示,由于美元贬值,去年伊拉克方面想把这一基金的资产转化称欧元。但是美国财政部以损害美元信心为由否决了伊拉克的请求。   秘密协议的曝光,在伊拉克国内以及中东地区引起爆炸性影响,招致强烈反对。不少伊拉克人担心新协议会令伊拉克在中东的地位不稳,亦会令国内冲突永无休止。有伊拉克官员形容协议“严重违反伊拉克主权”,指一旦签署协议,巴格达政府会失去其合法性。伊朗前总统拉夫桑贾尼前日指,新协议会制造“永久占领”,更会将伊拉克人变为“美国的奴隶”。政治观察人士指出,由于美国和伊朗均想在伊拉克发挥较大影响力,新协议将令美国和伊朗之间的“代理战争”升级。 :028: :04: :041:
TK29帖子1楼右侧xm竖版广告90-240
个性签名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广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白羽
注册时间2004-02-15
楼主发表于:2008-06-06 11:21只看该作者
2楼
美国才是戴着民主自由面具的恐怖主义国家!!
个性签名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WOHJP
注册时间2007-05-23
积极参与奖
时光漫步
注册时间2007-10-10
365积极参与奖热心助人奖
发表于:2008-06-07 06:28只看该作者
4楼
要钱还是要主权。。。。。。 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小胖鱼
注册时间2003-07-27
优秀版主
发表于:2008-06-07 08:21只看该作者
5楼
美国专干这个的,不是第一回了,,,,
个性签名

只和自己斗 不与市场争

广告
论坛谏言--外汇交易不应是你投资的全部,交易外汇也不应是你生活的全部
漫步天堂
注册时间2008-03-03
发表于:2008-06-07 12:23只看该作者
6楼
伊拉克已经成为美国的殖民地了
白羽
注册时间2004-02-15
楼主发表于:2008-06-07 12:48只看该作者
7楼
看看沦为亡国奴的巴格达人吧,恨啊 华人要团结,要自强!
个性签名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yari17302
注册时间2005-03-09
发表于:2008-06-08 09:46只看该作者
8楼
更夸张的是粽喔估居然把黄金都交给美国保管:04:
个性签名

价值吸引价格;规律随机;筹码收集;

白羽
注册时间2004-02-15
楼主发表于:2008-06-08 11:58只看该作者
9楼
  中新网6月7日电 美国参议院最近的一项报告指出,美国总统布什和他的高层决策人在解释发动伊战的理由时,错误地声称伊拉克前总统萨达姆与恐怖组织有联系,忽视了情报部门对伊拉克武器项目的质疑。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该委员会对布什、副总统切尼和其他官员在伊战前发表的主要讲演进行了研究,并将它们与当时得出的主要情报结论进行了对比。报告分析道,伊拉克与恐怖组织基地组织有关联的说法是错误的,没有情报支持这种说法。布什和切尼有关萨达姆准备向恐怖团伙提供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袭击美国的说法与所获情报不符。    当时,布什和切尼的这些说法在美国公众中引发了强烈的反响。即使是在布什于2003年9月承认没有证据显示萨达姆涉及911恐怖袭击件之后,民意调查依然显示,许多美国人依旧认为,伊拉克参与了911恐怖袭击事件。    参议院的这一份报告再度证明:布什政府以伊拉克有杀伤力强大的武器并且为恐怖分子提供这一类武器为由,发动伊拉克战争,这是失准和甚有问题的。参议院情报委员会民主党主席洛克菲勒就报告发表的书面评论说,报告说明了布什政府以错误的理由领导国家开战。    白宫发言人佩里诺说:“我们获得所需的情报,这些情资经过详细审核,但它们是错误的,我们深感遗憾并会采取法子解决。”
个性签名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白羽
注册时间2004-02-15
楼主发表于:2008-06-08 12:01只看该作者
10楼
希望有良知的美国人多一些,正视自己错误的侵略行径,把主权还给伊拉克人民
个性签名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时光漫步
注册时间2007-10-10
365积极参与奖热心助人奖
发表于:2008-06-09 04:02只看该作者
11楼
原帖由 白羽 于 2008-6-8 20:01 发表 http://www.talkforex.com/images/common/back.gif 希望有良知的美国人多一些,正视自己错误的侵略行径,把主权还给伊拉克人民
嗯。。。。。。。。。。。。。。。。。。。。。
vince
注册时间2007-10-06
发表于:2008-06-10 03:51只看该作者
12楼
美国人威胁别人的外汇储备不是第一次了,
个性签名

沉住气,我想拥有整个世界

奔跑中
注册时间2005-11-07
图文并茂奖
发表于:2008-06-11 02:54只看该作者
13楼
伊拉克要想中国靠拢,联合中,苏,等国公开抛售美元,
吾是
注册时间2007-11-09
发表于:2008-06-16 02:23只看该作者
14楼
想起狼和小羊的故事:L
个性签名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广告
论坛谏言--外汇交易不应是你投资的全部,交易外汇也不应是你生活的全部
白羽
注册时间2004-02-15
楼主发表于:2008-06-20 04:37只看该作者
15楼
高达300%的暴利:世界油价因何在十年内疯涨十倍  投机利用了恐惧 恐惧推高了价格     去年1月,原油每桶50美元。去年8月,涨到75美元。而现在已经超过了130美元。一桶原油每上涨1美元,对世界最大石油输出国沙特阿拉伯来说,每天就将多进账970万美元。但尽管如此,沙特石油部长上周指出:“目前石油价格的上涨没有道理。”另一个石油输出国科威特的财政部长本周二也指出,目前的油价太高了,“合理的价格应该是每桶 100美元左右”。然而,原油价格将继续暴涨到150甚至200美元的预测仍不绝于耳。   目前的高油价已经导致了全世界的通货膨胀,并严重威胁着全球的经济增长,因油价上涨而引发的大规模抗议活动席卷欧亚,有的还酿成暴力事件。   那么,在这场整个世界都为之埋单的游戏中,到底谁是最大的赢家?又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石油价格的非理性上蹿?   300%的暴利   1998年,国际石油价格处于低谷,在10美元一线徘徊。其时,美国石油巨头雪佛龙安慰它的投资人说,别怕,只要油价高过10美元,咱就有得赚。   即使最有想象力的人,彼时也难以想象,仅仅在十年后,一夜之间,油价的纯涨幅会超过10美元。而如此难以想象的事情确实发生了:就在本月6日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7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每桶猛涨10.75美元,收于138.54美元。这创下了两项历史记录:最高收盘价、最高单日涨幅。   世界各地的石油生产成本很不相同。依照1990年代的数据,最便宜的中东地区每桶的成本仅为1至3美元,英国北海的油田则为4至21美元。当时的报告说,国际上大的石油公司的平均“井口成本”大致为每桶9美元,加上运输费用和必要税费,生产商的平均保本水平在12美元上下。一些拿到好的资源的石油商能把成本做得更低,所以雪佛龙说它在10美元就有得赚应该不是吹牛。   假设石油的生产成本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增长了2倍,则其平均成本为36美元。当原油价格接近140美元时,每桶石油的利润就高达100美元,利润率超过300%!   在如此疯狂的石油背后是什么呢?它是一个短暂的瞬间价格还是未来的长期稳定价格?“我个人的看法是,在未来五到十年时期内,如果供给结构不发生大的变化的话,可能整个高油价仍然会持续一段时间。”供职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石油问题专家邓郁松说,当被要求给各种因素对油价的贡献度做评估时,他说:“供求关系贡献了40%,美元贬值的因素贡献了40%,其余是投机等其他因素。”   对石油供应的担心和重视不光是邓这个学者的看法,中国的决策部门显然也非常重视石油的供应问题。这解释了中国为什么会在地球的各个角落里急切地寻求石油资源:对于信奉“手上有粮,心中不慌”哲学的中国人来说,当你有大致一半的石油供应来自似乎是不可琢磨的、被各种势力操控的外部市场的时候,你没办法不感到紧张。   依照独立机构enerdata给出的数据,在2007年,中国新增的能源需求占世界整个新增需求的45%(欧盟和日本的能源需求处于净减少状态):自 200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能源总消耗的比重逐年增加一个百分点,至2007年的17%,这个比重仅次于美国(占比20%),甚至高过欧盟(占比 15%)。   中国迅速增加的对石油的需求与高油价相伴生,这正应了那句话:卖什么什么贱,买什么什么贵。   依照中国海关部门的统计,2006年,中国进口原油1.4518万吨,2007年为1.5928万吨,估计2008年将超过1.7万吨。假设每桶为石油出口国贡献净利100美元,则2008年,中国将总共为石油出口国贡献17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19万亿元。这个数字几乎相当于2007年A股所有上市公司的利润总和。   作为这一轮石油涨价最大的受害者,中国惟一可以安慰自己的恐怕就是,在过去的两年多时间里,人民币汇率提高了一些,否则我们要支付更高的成本。    “高油价”高了多少?   自从有了市场,就有了价格波动。完全合理的估值可能只存在于书本里,但是,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可以对价格的高低做一个判断。   从“当量”的角度来看,石油的现价确实非常高。   所谓“当量”是把不同的能源进行换算。比如,按照发热值计算,1吨标准煤相当于0.687623吨标准油,也就是大约5桶原油。   由于石油价格不断地攀升,导致煤炭价格也在跟风上涨。(跟有期货市场交易的石油不同,煤炭的定价机制更像我们熟悉的铁矿石,它是由大的供应商和大的需求方谈判而定。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煤炭供应商之一,它给日本的供货价格被认为是国际价格。)   即便如此,最新的国际煤炭价格为每吨150美元,折合石油当量的话,为每桶30美元。这个数字大约为石油现有价格的四分之一。(虽然今年已经大幅度地价格上涨了,但是中国国内的煤炭价格仍较国际市场的价格低30%到50%。也就是说,如果依中国国内价格折算,则国际石油价格更是贵得离谱。)   众所周知,核能是比较便宜的能源,把核能折合成石油当量的话,大约为每桶13至15美元左右。仅为石油现价的十分之一。   不过,跟太阳能、生物能源相比,石油还是要低不少。   2007年,石油在世界能源中的占比为33.7%,煤炭为26.5%,核能估计不到1%。   当然了,“当量”仅仅是从相同发热值的角度来做不同能源折算的。在当下的技术水平下,石油具有其他能源难以替代的优势:交通运输工具的首选能源、石油化工原材料。它比煤炭清洁,比核能更容易为公众接受。这些特性让石油成为难以替代的能源,除非发生重大技术革命。   根据enerdata给出的数据,2007年,全球用于汽油和柴油的石油消费占石油总消费的53%,而且这个比例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也就是说,由于油价上涨,其他领域能不用石油,人们就尽量不用了,可是,汽油和柴油还不得不用。这跟汽车等交通工具的大量使用有关。    在历史上,石油价格就经历过大幅度的波动,特别是两次重大的石油危机期间(分别为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1978年伊朗革命),石油价格都出现了疯狂的波动。   这一轮的石油价格上涨大致是从2003年的30美元一桶启动的,其后大涨小回,到今年正式踏进了100美元关口。   这一波上涨刚刚启动时,就让中国人吃亏了:在新加坡上市的中航油老总陈久霖就折戟沉沙在40美元一线:2003年5月,当国际原油从30美元涨到40美元时,陈久霖判断油价会回去,于是放手做空航空石油,越赌越输,结果损失惨重。   从2003年算到现在,在5年时间里,石油价格上涨了200%,论涨幅,前两次石油危机的涨幅也有大致200%,不过,那都是在很短时间内实现的;也无法在高位保持很长时间。这次恐怕情况有所不同。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阿拉伯国家为了打击以色列,把石油价格猛然从3美元提高到10美元出头,涨幅大致为200%,并从1974年1月1日开始执行。其后不久,就因高油价而爆发了世界性经济衰退,导致对石油需求的减少,并进而导致石油价格回落。   第二次石油危机由于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油价从1979年的13美元涨至第二年的34美元,涨幅也近200%,但是,其后石油价格长期低靡,只是 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期间,石油价格有过一段大起大落(有人说那是第三次石油危机)。到了1998年,石油价格回落至10美元一线。   最近的这一轮油价上涨虽然也有战争的因素(2001年的“9·11”之后,美国两次在中东用兵),但是,由于这些战争都是事先做过充分准备的,所以市场的反应并不激烈。跟以往不同的是,这一轮石油价格上涨与美元贬值和投机势力做大有密切的关系。    特殊的供与求   依照经济学常识,当一种商品价格上涨的时候,人们或者减少消费,或者使用其替代品;另一方面,利润会让相应生产能力提高,导致供应增加。于是从供不应求到供需平衡,甚至供过于求,导致价格下跌。   以往的几次石油危机也验证了这个常识。难道这次会是个例外?   这次的情况是稍有不同。   先从需求来说。在以往,世界石油的需求方主要是发达国家,它们都没有实行补贴制度,在高油价下,人们自然会减少石油的需求。比如,两次石油危机使得法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其能源消费总量中的比重下降了15.8%,日本下降了12.9%。而这一次,中国、印度等被称为“新兴国家”在新增需求方面占了大头。而中国、印度,此外还包括新的用油大户中东地区,都对国内用油进行补贴。这样做当然有这样做的道理,不过,仅仅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这其实就是鼓励石油消费。所以,只要这个补贴政策不取消,高价格对需求的抑制就不能显现。其他国家因高油价而减少的需求,会被这些国家强劲增长的需求弥补。   比如,当下全世界汽车保有量大约为8亿辆,中国等“新兴国家”的人们现在也开始大量购置汽车,如果照目前这个势头发展下去,到了2050年,全球就会有32.5亿辆汽车。如果那时的汽车仍然烧汽油柴油的话,仅因为汽车一项,人们对石油的需求将会增加数倍。  从供应而言,石油生产国都过了最初的温饱阶段,特别是以沙特为代表的欧佩克国家,他们是世界上最富裕的,手头的钱比谁都多,所以并不着急换钱用,而是有了好价钱才卖。   什么是好价钱呢?如果不考虑贴现因素的话,就是现价超过未来的价格才是一个好价格:如果未来能卖一个更好的价格,干吗要急着把埋在地下的财富挖出来呢?   由于欧佩克国家石油储备非常丰富(中东地区探明储量995.8亿吨,占全球总探明储量的57.4%),他们的石油又是成本最低、质量最好的,所以,当欧佩克国家决心限产提价的时候,他们确实可以做到。   特别是最近几年来,一些非欧佩克石油生产地区都碰到了石油资源枯竭的问题,比如,英国、挪威、墨西哥等国的石油生产都开始大幅度下降。甚至刚成为第二产油大国的俄罗斯,也被认为在2007年已经进入“峰值”了。   与此伴随的是,一些石油公司不断下调其石油储备量,比如BP石油就先后数次宣布调低其石油储备,共下调了23%。   由于“探明可开采储备”本身暗含着一些不确定性,一些上市公司基于种种考虑会有意无意地夸大或缩小这一数值。当储备增加时,人们不会有很大的反应;但是当储备宣布减少时,人们就会很敏感,并进而怀疑全球的石油储备,于是导致对石油供应紧张的恐惧。   这种恐惧反映到对石油价格的影响上,就是油价暴涨,而且不断看涨。即使在石油事实上供过于求的时候,也是如此。——最近几年,全球石油一直供需平衡,供稍多于求。   这可真的应验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名言,“真正让我们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被操纵的油价   美元贬值也是一个对石油价格有重大影响的因素。由于美国的财政和贸易“双赤字”,美元有内在的贬值要求。   石油相对于美元成了“硬通货”,“卖出美元,买入石油”成为一个有效的规避美元贬值的途径。   有研究说,美元每贬值1%,每桶石油就上涨4美元。欧佩克主席沙基卜·克利勒在上个月28日就用这个来抵挡人们对石油价格上涨的抱怨。他说,照目前这个势头下去,石油价格真的可能上冲每桶200美元(投行高盛在上个月15日曾出过报告称,未来24个月内,油价会上冲200美元)。不过,欧佩克主席只是急切地用这个理论来撇清欧佩克跟高油价的干系。   此外,由于美国次贷风波,越来越多的资金从房产转战商品期货市场,其中有不少钱流入石油投机领域。   有报道说,最近5年来,与商品市场相关的指数基金投资骤增了20倍,从130亿飙升到了2600亿美元,其中有数百亿投资于石油期货。   假设这一数字为500亿,假设放大20倍,则这笔钱可以撬动价值1万亿美元的石油交易。如果每月换手一次,则总交易价高达12万亿美元。而估计全球 2008年的总需求为每天8700万桶,如果以130美元每桶计算,则全球消费的石油总价值不过3万多亿美元。由于相当一部分是本国自产自销(在中国,从国际市场上购买的石油大约占50%),由此可见期货市场对石油价格影响力之大。   如此大的资金只是提供了操纵的可能性,由于交易监管的不到位,更为石油价格操纵提供了现实性。   对石油价格的操纵是如此明显,以至连“金融大鳄”索罗斯都看不过眼去了。本月初,他亲赴美国国会听证会,向议员们讲石油价格被严重操纵。   在监管上,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要求交易的多头和空方都要向它提供交易记录,也就是持仓情况。在透明的制度下,操纵将难以进行。   问题是,大量的资金绕过了这些监管,它们在电子柜台交易系统交易一种类似石油期货的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只是为了方便交易人绕过CFTC的监管,由于设计上的近似性,通过操纵电子柜台交易,就可以间接地操纵石油期货的价格。   石油问题专家 WilliamEngdahl著有文章详细介绍其中的关节点。他的结论是,“今天石油价格的60%可能都是投机带来的。”   与索罗斯同日出席听证会的石油问题专家Greenberger的估计比这个数字小,他说,如果投机被限制,而且采用更为严厉的监管的话,国际原油的价格会下降25%。
个性签名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白羽
注册时间2004-02-15
楼主发表于:2008-06-20 04:40只看该作者
16楼
英美两国入侵伊拉克出结果 开始分赃其石油资源 新闻来源: 中新网 来自美国外交官、油公司职员及伊拉克当局的消息指出,伊拉克油公司的原本合作伙伴壳牌、埃克森美孚、道达尔和英国4间石油公司,正联同雪佛龙及数间较小型的石油公司与伊拉克的石油部谈判,当局将会以非招标方式,授予这些油公司石油合约,中俄等国的油公司都无机会入标竞投。事件势惹反战人士质疑,这是英美瓜分伊拉克石油利益的重要一步,进一步反映当年美英侵伊,就是垂涎伊拉克石油。   据香港《明报》报道,协议预计将会于6月30日公布。这份协议将是美国入侵伊拉克后,首份为大型外国企业在伊拉克经营打下基础的合约,预料可为这些西方公司打开一个有利可图的市场。在前总统萨达姆执政时,伊拉克当局曾将该国的石油资产国有化,西方油公司被迫撤离,今次将是壳牌石油集团等4家西方石油公司30多年后重返伊拉克投资。   以非招标方式提供合约在石油业界中非常罕见。这项协议把另外40多间包括中印俄的油公司被拒于门外。协议时效约为2年,时间虽短,但相信会为这些公司未来继续在伊拉克取得合约、进行大规模采油带来优势。   美国一直被怀疑攻伊背后的动机,就是为了侵占伊拉克的石油利益,将之分予本国油公司。尽管美国国务卿赖斯坚称美国政府在谈判中没扮演特别角色,但现时仍有美方人员担当伊拉克石油部长的顾问,华府恐难洗瓜田李下之嫌,美英油公司也势将被质疑发战争财,尤其是他们现时已因高油价而备受各方批评。就开发伊拉克市场,两间石油公司的高层均声称他们是“帮助伊拉克重建受到破坏的石油业。”   尽管这些油公司已因油价升至每桶140美元而大赚,但他们仍非常积极地开辟新采油地点,皆因目前世界各地的石油生产,都受到不明朗因素影响:玻利维亚和委内瑞拉等国政府都在推动石油业国有化、俄罗斯和哈萨克也在迫使外国油公司,就国内的石油合约重新谈判。   伊拉克政府坚称,直接将合约批给这些英美大油商而不搞公开竞投,是因为它们在过去两年一直“不收费用”地充当政府的顾问。伊拉克当局声称,西方油公司重返该国,可助伊拉克每天增加50万桶石油产量。对美国政府来说,增加在伊拉克的石油产量,可纾缓全球紧张的原油供应及不断攀升的油价。
个性签名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小胖鱼
注册时间2003-07-27
优秀版主
发表于:2008-06-21 09:50只看该作者
17楼
亡国奴是没有什么权利的..... 突然哪天新能源横空出世,这些黑糊糊的东西就砸美国手里了
newtypejoj
注册时间2010-01-06
发表于:2011-04-23 09:26只看该作者
18楼
英国石油中石油横行伊拉克,美国打仗军费可以把伊拉克石油全买下来。离文章时过三年,诶。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