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582回复:9
[音乐]我最崇拜的专栏作家---阮次山
阮次山这个小老头
2004年09月24日 10:57
"许多看上去不相关的事,其实都是有关联的……"
凤凰卫视网站设立了观众发表意见的管道,就有人评说阮次山:"阮次山这个小老头挺有意思的,留着八字胡,脑门那儿亮亮的,很像列宁同志。虽然说话结结巴巴,却把事情说得头头是道,很有见地。"
凤凰太空站乱点鸳鸯谱,出道题询问女性观众愿意与哪位男主持人共结连理,一位美眉坚定地选中了阮次山,理由是"他聪明智能,身体健康,又很有钱。"阮先生听了,哈哈乐得合不拢嘴,却没问这女孩姓甚名谁。这位妹妹不知道是怎么得到这些信息的,因为网络上阮先生的文章不少,但个人资料却罕见。于是,逮着个机会对着阮先生喷着唾沫星子一顿好问,挖来了一筐原汁原味儿的东西。
一个长在台湾的外省人,一个从12岁起就自己养活自己的白面书生
阮次山是海南岛人,1946年出生于广西,父亲是国民党的中下层官吏,4岁时随父亲离开海南到了越南,然后又到了台湾。国民党早期在台湾的时候,到处一团乱麻,其公务人员活得也挺难,阮家孩子多,生活也是勉强糊口而已。阮家有五个孩子,三男二女,阮次山是老二。中国的多子女家庭,一般老二受到的优待较少,所以阮次山从上初中开始就学着自己养活自己。他最感得意的是在高雄中学读书时,校长定了一个制度:如果你在校外写稿得到了稿费,学校给你相等的稿费做奖金。重赏之下,阮次山自力更生写稿谋生。从那时起,所有学费都是他写稿赚来的,那时候这样情况的孩子在学校绝无仅有。多年以后,阮次山每每提及这种一篇稿件得双份稿费"制度"都赞不绝口,"很好,很好。"
由于父亲酷爱读书,哥哥嫂嫂都是台湾政治大学新闻系的,阮次山很早就定下了当记者的志向。进入政大新闻系后,他在班里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政大新闻系有两个非常优厚的奖学金,一个叫陈布雷奖学金,一个叫陈博生奖学金,两个奖学金都被阮次山收入囊中。不过,由于长相有点特别,就有同学问:你长得像日本人,名字也像日本人,是不是与日本有点关系?阮次山就怒了:哪里!次山者,古已有之,金元之际伟大的文学家、诗人元好问,就名次山。
1974年,28岁的阮次山大学毕业。台湾小小一个岛,新闻媒体就那么一二十家,到处充斥着过度竞争,一般大学毕业生很难找到事做,而高材生阮次山一下有三个工作在等着,他选择了两个,一个在台湾《中央日报》,一个在《中国广播公司》。两年后,阮次山又走了许多大学者不约而同走过的路:跨海越洋,到美国深造,先拿了东亚硕士学位,然后又到纽约大学去念国际政治。
在纽约念书期间半工半读,到纽约的世界日报试了试锋芒,积累了一些办报经验。1981年,35岁的阮次山到洛杉矶创办了中文《国际日报》,任总编辑。后来又到《中报》当副社长兼总编辑。从1987年起,他决定当专栏作家,同时给他开专栏的报纸刊物有9个,用稿最多的是《联合早报》,一周两篇。这一写就写了二十多年。
其专栏文章不奢华、不卖弄,虽不似王勃肆意汪洋,不似李贺鬼斧神工,却也如老实人犁地,精耕细作,深挖细拣,一针见血,药到病除,总能收得好庄稼。
下棋找高手,弄斧到班门。从小就靠自己打拼的阮次山最得意的就是能靠着平民身份,以文为媒,与世界名人政要进行深入的采访与交流。他说:"我印象最深的访谈还是1992年与江泽民主席的那次访谈,那次访谈时没有任何头衔,就是一个专栏作家,因为江主席经常看我的文章,所以愿意接受我的采访。江主席上来就问我,这次访谈你发表不发表?发表不发表有关系吗?他说有关系,如果要发表我就讲官话,不发表,我就把很多问题和你交底。那次我和江主席谈了四个小时,谈中美关系的底线在哪里,对台湾关系的底线在哪里,对我日后掌握分析这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
"任何采访都是有困难的,尤其是采访那些政要。例如去年美国总统就职的时候我采访卡特时代的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这个人挺傲,在我念政治学的时候就是我的老师,如果问得问题不够深度,问不了两句话,他就觉得你这个问题是胡说八道,根本不理你,站起来就走了。由于我准备得充分,访谈了以后,他和我讲,阮先生,你刚才提了很多非常有意义而且很有深度的问题。那天的谈话超过了预定时间30分钟,如果不是他的秘书来催的话,我们还会继续谈的。这一点让我感觉到,采访再困难的人,如果两个问题问下来他愿意和你谈,他是不看时间的。"
在人生丰富多彩的表演中,一介书生阮次山不去把那些国家领导人当成高高在上的领袖,而是把他们当作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来观察和对话,力图从中找到维护世界平衡的方法,也从中维护自己内心世界的平衡。
2楼
经不住刘长乐三顾茅庐,成了世界上惟一的结结巴巴的电视主持人
阮次山的声音出现在电视里,总是结结巴巴、磕磕绊绊,舌头绕来绕去,有几个音节那是死活说不清楚,听得人心里起急。就这,还有观众不停地给他打气呢:您的普通话最近大有长进,练得不错,希望加倍努力,争取把普通话说顺溜。
问他,您是不是普通话说不好,英文说得好?先生直把头无奈地摇上几摇,"不是不是,问题就是出在舌头上,说英文也是有几个音死活说不出来。从小说广东话,到了台湾又跟着一个四川人学普通话,更是讲不好。关键是我的舌头会打结,R和S如果连在一起,舌头便转不过来。所以,有时候我讲话会比较慢,避免念不出两个连续的音。
虽然不够完美,但是凤凰卫视的总裁刘长乐却能慧眼识英雄,看中了他在时政问题上的洞察力和熟知欧美、大陆、台湾、香港情况的独特经历,看中了他作为一个中国问题专家的阅历与经历,考虑把他"挖"过来。
是时,阮次山刚在台湾办了英文报纸《CHINA NEWS》,是总编。老板是蒋家时代担任过新闻局长的魏景蒙,后来又是老魏的女儿主管。台湾只有两家英文报纸,除了先天市场不够,财务不良之外,都有划地自限的缺点。因此阮次山只身离开了台湾,到香港做起了自由撰稿人,还兼任一家薪水不菲的网站的顾问。刘长乐就在此时一连几次找到他,诚邀他去做电视时政评论节目。
每天播出大量的电视时事评论,是凤凰开的先河。因为商业利益的关系,世界上几乎没有哪家电视台这么搞。美国人通常不太在乎电视评论。
所以美国只有BBC有一个电视评论节目,观众很少,它是给政府官员看的,叫好不叫座。但凤凰看准了改革开放的大陆民众渴望了解世界的心态,重金聘得曹景行、阮次山、何亮亮等一肚子墨水的新闻"大腕",一举打开凤凰卫视的电视评论市场。
说话舌头绕来绕去,结结巴巴的阮次山就这样在2001年的1月,成了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首席评论员。也许他是世界上惟一说话不太利落的主持人,但却由此幻化出了一种别人找不到、学不会的独特风格:老神在在,从容不迫,妙语迭出。让他宽慰的是,凤凰同仁丝毫不以为意,也不让他念稿,阮次山笑着转述同事的话:"他们说,你念稿就不自然了。你的特色就是结结巴巴的!"
在节目中阮次山是完全不念稿的。通常,他只准备大纲,然后现场自由发挥。"写好完整的稿,我反而限制了自己的思路。"
口齿伶俐之人的优点有时也是弱点,往往口无遮拦,话未经大脑便吐出来,想收都收不回去。阮次山说,我脑子转得比嘴巴快。
阮次山做节目讲究以最简短、最有震撼力的语言,一下切中问题要害。"有时候,观众看电视时,可能正在和朋友聊天、打麻将,所以在电视发表评论时,一定要有一两句话,或者概念,可以马上就打动他。"毕竟,电视是一种影响力日深的大众文化,注重的是即时的效果。
阮先生讲出的一些经典的话,比如他形容台湾阿扁政府的"姨太太心态",提出美国现在实行的是"布什单边主义",都很有影响力,已经成了京港台普遍认同的概念。阮先生说,美国总统布什去提出一个很强横的讲法,就是全世界的国家要么和美国合作,要么和美国的敌人合作,美国的心态我把它命名为"布什主义"。布什主义的心态是,如果我们中国不争气,美国人你叫他爷爷他也不会理你。可是现在中国已经走到了强大富有这个地步,美国非常在乎中国的一举一动,过去你走路没有重量,现在你走路的声音会响,美国会吓一跳。所以,今后中国和美国将永远是一个互相竞争又互相合作的关系。
每天"练功"7小时,就会有洞若观火的本事
俄罗斯有个叫柳比歇夫的物理学家,他说,一个学者如果每天纯工作时间达到6小时(不算可怕的会议),他的一生必然硕果累累、著作等身。阮次山有着他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共有的特点:勤勉。他每天工作7小时,二十年写稿不辍,连节假日都在思考问题,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怪不得在GOOGLE一搜索,阮次山名下的文章连篇累牍,如滔滔洪水,汹涌而来。
他不无得意地说,"我每天都花7个小时看资料、书籍和报纸。早上9时上班,开一两个会,接着便上网找资料,中午12点上现场节目。"
如果不是突发事件,通常在前一天下午,他便开始准备,第二天早上则查看是否有新的资料和进展。碰上特别事件,他就马上转换评论课题。
因为平常看的材料很多,即使突然转换话题,也没有太大的困难。
渠水清澈,是因为源头活水,老神在在,是因为肚子里有货。这些货色,全靠大量阅读得来。可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在美国的时候,因为时差的关系,他必须要半夜两点钟爬起来去买一份刚印出来的报纸,成为最早得到信息的人。现在他每天看15份报纸,然后从网上看全世界大大小小国家主要的英文报纸。像《纽约时报》、《华盛顿时报》、《华尔街日报》、《伦敦泰晤士报》、英国的《金融时报》、《国际论坛报》,都看一遍。要不然他就觉得信息量不够。一个眼睛近视达到1000度的人,恨不得贴到屏幕上去读文章,令观者为之动容。既便如此,这个精力过人的"小老头"每周还要给联合早报、香港经济日报、马来西亚星洲日报等报刊写三篇专栏文章,读者约有一百万。他说"写专栏让我感觉到自己是个学者,可以就某一个事件或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探讨。读者拿着报纸,可以反复阅读,影响更为深远。"
就这样每天抽丝剥茧,玩味时政,那些看似不相关的事就从阮先生的口中、笔下此消彼长,相应生辉,把个纷繁喧嚣的红尘俗世,打理得井井有条,让人豁然开朗。
曹景行老师在清华演讲的时候说,在凤凰卫视,数我们这几个老头子是最刻苦的。这里面就包括阮次山。阮次山说,其实像我们这样的做到这一步,名利已经不是考虑的因素,我常常问自己的是:每天你做这个节目,从专业的角度和职业道德来说,怎么样对得起千千万万的观众,这才是我首先要考虑的。所以我往往不好意思休假,因为没有人接替。如果有长时间休假的话,就有观众来抗议。
不过阮次山虽然能在电视评论里如齐天大圣,72变化手到擒来,可是操作电脑却是一大弱项:用笔写文章,1500字要一小时,如用电脑敲,那非得花三四个钟头不可。所以写稿问题一直实现不了现代化,他笑自己是"老狗学不了新把戏"。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3楼
爱国如爱家,来自血脉的天然情感,使他成为台湾的持不同政见者
阮次山是个爱家之人。结婚已经有30多年了,夫人是台湾师范大学毕业,与阮先生是同乡同村。大儿子今年29岁,在美国念书以后,留在一个大公司里面任资深财务经理。小儿子正在念历史学博士。阮次山认为这一辈子最让自己自豪的地方就是家庭生活很好:"我与我太太和两个儿子相处得非常融洽。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管多忙,我们家几十年以来吃晚饭一定要一起吃。在吃饭的时候,我从来不教训孩子,也不用这个机会检讨孩子的课业,如果我们对他们的行为举止有什么样的要求,就把他们单独叫到我的书房里。所以我们家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总能感觉到亲情,这是我觉得惟一可以说的家庭的成就。
"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就是有一次我们在聊天吃饭的时候,他俩说到我们另外一个朋友的媳妇对他的公公婆婆不好,我的儿子就讲,爸爸,如果媳妇对公公婆婆不好,就要看儿子怎么样,儿子尊敬爸爸妈妈,媳妇不会不尊敬的。"
阮次山还有一桩"最让自己自豪的事情",那就是爱花,曾经很得意地种活了一棵在美国很不容易活的黑色的墨竹,还有一棵每个冬天都替它穿衣服的玉兰花,现在已经变成美国加州最大的一棵玉兰。
然而,如果你以为他仅仅是个敦厚长者,那就大错特错了,阮次山的内心深处与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一样,是很有一些锋芒的,那就是不容忍对中国的不敬与不忠。这是一个古老民族五千年血脉传承而升起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天然情感。作为一个饱受内战之苦的国民党人的后代,他的眼光早已超越了党派之争,锁定了国家利益。认定不能因50年的政争,割断了五千年的文化。他抨击"台独"的火力之猛烈,言辞之尖锐,手法之严厉,证据之确凿,让全世界每一个正直的华人深深感动,也让阿扁之流大出洋相,十分尴尬。他指出台独的可怕后果,也让那些稍有理智的人三思而行。
当然,他对大陆也多有批评,主要是针对一些官员和企业的思路与做法与国际惯例相违背。他觉得,一个大国,一个想在世界上说话有分量的国家,必须与国际接轨。就如踢球,早已越位却不自知,球已出界还照踢不误,就会让对方不知所措,就会无意中伤害或拒绝对方,不论内政、外交都是如此。
这就是那个在凤凰卫视的屏幕上侃侃的阮次山,一个把人生目标定在"要为中国人做点事情"的人,一个通过解析心灵发现深奥的理性和灿烂的美感的高手。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4楼
我像一只老母鸡 正是下蛋的年龄
2005年04月17日 09:36 厦门日报
阮次山昨日下午两点多到达厦门后,从机场直奔厦大会场开讲,记者利用他从机场到厦大的路上,对他进行了独家采访。
问:阮先生,从见诸媒体的消息看,您最近一直在大学里演讲,为什么?
答:中国大国的地位,很快就要实现,甚至说,我们已经是大国了,但是,很多年轻人缺乏大国民风范,他们缺乏责任感,认为别人都欠他的,凡事只想到自己,从来不会考虑到别人,一些人甚至觉得“爱国”这个说法很老土,很肉麻
。 我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目睹被认为很散漫的美国人,是如何爱国的。其实,他们都很爱国,从小学到高中,他们在每天的第一节课开始前,都要对着悬挂在教室里的国旗宣誓。 我一直有一种使命感,希望我们的年轻人都能具备真正的大国民风范,例如,爱国,有责任心,有修养,有优雅的举止,懂得感恩。 大约四年前,我开始利用周末到大学里演讲,我本可以在家休息,但是,我是希望用感性方式来影响中国年轻人,借助他们来带动社会。 问:但是,您的演讲内容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 答:是的,时政述评是我借的“壳”,而“核”还是大国民理念。通过时政述评,让青年人了解,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地位。作为中国国民,你应该有什么规划,对社会、对学校、对师长、对父母,要有什么样的感恩之心,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问:您认为会有效果吗? 答:会的,一定会的,我认为,每场演讲只要启发到一个人,我就功德圆满了,我相信,很多人回去还会慢慢想,慢慢去回味。
问:您的一番苦心,似乎不被一些人所理解。有人发表文章说,阮先生拿着美国护照,来讲爱国体验,说服力相当勉强。听到这样的议论,您会生气吗? 答:我不会生气,我认为这种人很无知。谁说拿美国护照就不能爱国?这是无知的观点! 问:很多人认为您是台湾问题专家,但是,一些人怀疑您是否权威?一些专家对您的评价是:作为记者他已经很厉害了。您更愿意人家说你是记者呢?还是学者? 答:我不是记者,我比记者高一个层次。新闻工作者和学者这两个称呼,我认为我都是。 对于台湾问题,我自认为我了解比别人深刻,我出生在台湾,现在,台湾很多要人,都是我的同学或熟人。研究台湾不能通过报纸,台湾的报纸上有50%是不可信的,剩余的50%还要大打折扣。我像一只老母鸡一样,正是下蛋的年龄。我有积累的经验、看书的知识、跟人的交往观察,我必须回馈社会,因为像我这样经历的人不多。 问:您采访的都是各国政要,但是,您现在也成了名人,整天有一大堆记者追着采访您,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角色的转换,有时自己会感到困惑吗? 答:这就好像是做菜和吃饭,两者是可以分得清的。 做新闻工作,你是个离名利场很近的人,你可以有机会接近很多大人物,但是,你采访了总统,不要以为你和总统差不多。 我还是我。每天,我都会检讨自己,今年采访的工作完成得如何?这才是最重要的。

。 我在美国生活了20多年,目睹被认为很散漫的美国人,是如何爱国的。其实,他们都很爱国,从小学到高中,他们在每天的第一节课开始前,都要对着悬挂在教室里的国旗宣誓。 我一直有一种使命感,希望我们的年轻人都能具备真正的大国民风范,例如,爱国,有责任心,有修养,有优雅的举止,懂得感恩。 大约四年前,我开始利用周末到大学里演讲,我本可以在家休息,但是,我是希望用感性方式来影响中国年轻人,借助他们来带动社会。 问:但是,您的演讲内容一直是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和台湾问题。 答:是的,时政述评是我借的“壳”,而“核”还是大国民理念。通过时政述评,让青年人了解,中国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地位。作为中国国民,你应该有什么规划,对社会、对学校、对师长、对父母,要有什么样的感恩之心,承担什么样的责任。 问:您认为会有效果吗? 答:会的,一定会的,我认为,每场演讲只要启发到一个人,我就功德圆满了,我相信,很多人回去还会慢慢想,慢慢去回味。
问:您的一番苦心,似乎不被一些人所理解。有人发表文章说,阮先生拿着美国护照,来讲爱国体验,说服力相当勉强。听到这样的议论,您会生气吗? 答:我不会生气,我认为这种人很无知。谁说拿美国护照就不能爱国?这是无知的观点! 问:很多人认为您是台湾问题专家,但是,一些人怀疑您是否权威?一些专家对您的评价是:作为记者他已经很厉害了。您更愿意人家说你是记者呢?还是学者? 答:我不是记者,我比记者高一个层次。新闻工作者和学者这两个称呼,我认为我都是。 对于台湾问题,我自认为我了解比别人深刻,我出生在台湾,现在,台湾很多要人,都是我的同学或熟人。研究台湾不能通过报纸,台湾的报纸上有50%是不可信的,剩余的50%还要大打折扣。我像一只老母鸡一样,正是下蛋的年龄。我有积累的经验、看书的知识、跟人的交往观察,我必须回馈社会,因为像我这样经历的人不多。 问:您采访的都是各国政要,但是,您现在也成了名人,整天有一大堆记者追着采访您,采访者和被采访者角色的转换,有时自己会感到困惑吗? 答:这就好像是做菜和吃饭,两者是可以分得清的。 做新闻工作,你是个离名利场很近的人,你可以有机会接近很多大人物,但是,你采访了总统,不要以为你和总统差不多。 我还是我。每天,我都会检讨自己,今年采访的工作完成得如何?这才是最重要的。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发表于:2005-04-29 04:11只看该作者
5楼
中国大国的地位,很快就要实现,甚至说,我们已经是大国了,但是,很多年轻人缺乏大国民风范,他们缺乏责任感,认为别人都欠他的,凡事只想到自己,从来不会考虑到别人,一些人甚至觉得“爱国”这个说法很老土,很肉麻。
我一直有一种使命感,希望我们的年轻人都能具备真正的大国民风范,例如,爱国,有责任心,有修养,有优雅的举止,懂得感恩。
一针见血,好贴 :handshake:victory:
一针见血,好贴 :handshake:victory: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6楼
阮次山的爱国主义,是一种责任
2005年03月28日 08:33:50
来源: 重庆晚报
香港凤凰卫视资讯台总编辑、著名时事评论员阮次山先生,在重庆工商大学演讲,宣扬爱国主义。他精辟的见解、睿智的思维和幽默风趣的语言,折服了全场师生,两个多小时的演讲,重庆工商大学千余学生掌声不断。(《重庆晚报》《重庆晨报》3月27日)
阮次山凭什么令人折服?当然,名人效应可以令人折服。但并非所有的名人都能吸引人,特别是对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来说生。如前不久有台湾某著名音乐制作人到中央音乐学院授课,他的名气使得200人的会场竟然挤进了300多人,然而,当这位名人“坦言”他不懂音乐时,随即学生陆续退场,最后竟只剩下了30人!这说明大学生们是识货的!
阮次山令人折服的是他的爱国主义。当国内的一些人沉溺于物质享受,爱国已成过时、老土时,阮先生却大谈特谈爱国主义。 “我一直提倡大国民运动,要求青年人应有一颗爱国心。”在国内他的多次演讲的主题都是爱国主义。他以《大国民心态与中国青年的成长》为题的演讲,正可谓把准了当代中国青年的脉搏。阮先生说,尽管有人因之说他“老土”,但这是他一直孜孜以求的目标。阮先生在美国生活多年,美国的每一间教室里都悬挂国旗,小学生到高中生每天早晨都要面向国旗宣誓。他说,美国人比任何国家都爱国,爱国不会被人视为“老土”。
有人发出“我爱祖国,但是祖国爱我吗?”的诘问。阮次山先生说,有这样诘句的人应该重温一位美国总统说的话:“不要问国家给予了我们什么,而要问我们给国家奉献了什么?
” 由阮先生的话我想起了另一个也是经常大谈特谈爱国的人,那就是台湾的高震东先生。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说: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树立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承担责任,天下那有不兴旺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
一个是香港的名嘴,一个是台湾的著名教育工作者。但他们的爱国的观念是那样的深入浅出,是那样的打动人心。爱国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爱国主义要天天讲,爱国主义是要教人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些都是那么朴实。 比起国内我们听得过多的按照讲稿讲话的德育干部,比起我们听得够多了的让人昏昏欲睡的报告,我们的德育教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为什么屡屡遭遇尴尬?比起我们的一些德育工作者的假大空的讲话,我们能不汗颜吗? 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主义是一种荣誉和责任。爱国主义可以是火把也可以是蜡烛,但必须亮在心中,并传承下去。” 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阮先生的那种爱国的“荣誉和责任”,那种“老土”的爱国精神。 (作者:徐晓)

” 由阮先生的话我想起了另一个也是经常大谈特谈爱国的人,那就是台湾的高震东先生。他提出了著名的观点:“天下兴亡,我的责任”。他说:同学们,你们说:“天下兴亡的下一句是什么?——匹夫有责?不,是“我的责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于大家无责。“匹夫有责”要改成“我的责任”。我是这样教我的学生的。“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唯有树立这样的思想,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我们每个学生如果人人都说:学校秩序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教育办不好,是我的责任;国家不强盛是我的责任……人人都能主动承担责任,天下那有不兴旺的国家,哪有不团结的团体?
一个是香港的名嘴,一个是台湾的著名教育工作者。但他们的爱国的观念是那样的深入浅出,是那样的打动人心。爱国主义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应该从小事做起,从我做起。爱国主义要天天讲,爱国主义是要教人去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这些都是那么朴实。 比起国内我们听得过多的按照讲稿讲话的德育干部,比起我们听得够多了的让人昏昏欲睡的报告,我们的德育教育,无论从内容到形式,为什么屡屡遭遇尴尬?比起我们的一些德育工作者的假大空的讲话,我们能不汗颜吗? 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爱国主义是一种荣誉和责任。爱国主义可以是火把也可以是蜡烛,但必须亮在心中,并传承下去。” 在迈向现代化的征程中,我们尤其需要阮先生的那种爱国的“荣誉和责任”,那种“老土”的爱国精神。 (作者:徐晓)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7楼
关于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磨擦正常
阮次山认为,1972年至1989年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1989年后,转入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阶段。
中美双边贸易是正常关系,是经济竞争,不磨擦才不正常。美英关系够特殊了,贸易磨擦也是有的。政治关系是一回事,经济关系又是一回事。一个时期来,美国一直逼人民币升值,中国的经贸官员非常优秀,顶住压力就是不升值。
在经贸往来上,没有永久的朋友,也没有永久的敌人,国家利益是第一位的。
关于日本话题
阮次山
日本“争常”两个目的
阮次山说,日本一直以来是经济大国,政治小国。这可能和日本没有大气的政治家、外交家有关。他曾让同事整理一段他采访日本一外交官的录像,发现采访了一个小时,整出来能用的录像不到十分钟。去采访日本的一些人物讲话,不想打瞌睡是很难的。
谈到日本争取加入联合国常任理事国,阮次山说日本是有两个目的的:
一是想提高国际能见度:日本以前是战败国,经过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日本认为应该达到与经济同样发达的国际地位。
二是阴谋: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后,就可以往国外派兵,这样的话,日本还未消失的军国主义阴魂将更加嚣张。
其实,日本是根本没机会发展军国主义了。日本的“干爸”美国根本不想让他成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想一想,美国当年要打伊拉克时,他要说服其它四个国家不投否决票。若是日本也加入进来了,他多了一个麻烦,要在联合国通过决议就更困难了。其次,日本是经济强国,如果在政治上强大了,美国就不好控制了。所以日本想“争常”可能性非常小,但日本人至今还没有醒悟过来。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8楼
学阮次山的自知之明
【 作者:陈尚忠 来源:今传媒2005年2期 更新:2005-4-27 】
记者要有自知之明,道理很好懂,但要真正做好并非易事。近读有关凤凰卫视首席评论员阮次山先生的报道,深感他在这方面的做法可资借鉴。
记者怎样做就算有自知之明了呢?阮次山用行动对此作了诠释,那就是既已选择记者作为自己的职业,就要认可自己天生就是个做记者的料,就要把做好记者作为自己的生涯。首先要努力做到凡是记者该做的事都要尽心尽力去做好。比如各国政府要员不愿随意接受采访,就连那些声名显赫的公司负责人、老板也如此,他们几乎对每一分钟都考虑经济效益和政治效益,对接受采访很挑剔,一定要选有国际影响力的记者。阮次山自信自己可以搞好这方面的采访。尽管他刚做记者采访普通人都诚惶诚恐,为了表示老成和可靠留了胡子;尽管他先是做“跑街”记者的,但他下决心要去采访各国政要,而且一定要做姨。经过努力他不但登门采访政要被接受了,后来像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曾两三次点名要他去采访,鲍威尔知道他对相关问题有一定研究。阮次山说,我确实有自信,我对美国政治的预测和分析,至今还没有失误过。这样阮次山成为以采访政要著称的记者,去年他已把采访各国政要的稿子收录成《风云对话》一书出版。
其次,阮次山对记者不该做的事坚决不做。当他总是采访被人前呼后拥的高层人物,首脑人物,自己也成了被人前呼后拥的采访对象时,他经常提醒自己,做新闻工作离名利场很近,可以有机会接触很多在春物,但采访了柳传志,不不要以为就可以和柳传志比肩;见了乔治·布什,不能以为和布什也差不多。人家都说他这个人没架子,他反问:“我为什么要有架子?我凭什么有架子?”他对有架子很反感,他认为采该政要是做了自己职业范围内应该做好的事,采访越多,看到的越多,越觉得自己不够丰厚。他不自负,很自谦。与阮次山比,有的记者能力有限,却满得很,正像一句俗话说的:“满瓶(水)不响,半瓶(水)晃当。”后者需要向阮次册借鉴。
阮次山能严于律已。在工作上他从来不松懈,每天看新闻、想新闻、分析新闻成为生活习惯。全要求自己对每一位被采访的人都感兴趣,视每个人都是一本书,都有可圈可阅的地方,认认真真对待每一位采访对象。他采访各国政要从来不以挑战姿态出现,而是想方设备法让接受他采访的人,感到是他们一辈子安排的最愉快的事情之一。
阮次山头脑很冷静,他深知新闻工作者一定要站在宏观的角度,客观的立场,但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肯定有自己的倾向,有“倾向”怎么使他所写的新闻保持客观、公正?为此,他写新闻时,在坚持新闻来源准确的前提下,不避讳把自己的看法先摆出来,但点评以采访得到的消息与观点的样式出现,以印证后面被采访者的立场和说法,让读者和受众自己去评判,不强加于人。他学了很多东西,政治、历史、财经等,知识功底深厚;平时又很注意发现和研究问题,采访前精心准备;随着采访经验的丰富,对采访的问题常有自己的识见,凡在采访中遇到有存疑这处,他总是于采访后去加以印证,而且做到不让任何人“唬”住自己。如是,他无论写新闻评论还是做人都做到了有自知之明。
把阮次山先生的做法归结起来,就是他擅于用新闻人的规范来约束自己。若把他的做法作为镜子照一照,不少同行不难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诸如有的大报、大台记者下去,自觉不自觉地以大记者身份了同岁,到人家单位采访也像去指导工作似的,动不动就指手划脚起来,哪里还谈得上注意自谦和自律?有些地方和企业报、台的记者,因单位小缺乏自信,既认为采访要人是奢望,连对写出精品稿也缺乏信心,老是对自己降低要求,有的甚至怕言行太规范被人视为“作秀”,于是也不太注意自谦、自律了。看来提倡记者像阮次山先生那样,认真做到自信、自谦、自律,不自负,保持自知之明很有必要。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发表于:2005-05-05 13:36只看该作者
9楼
好观点
Originally posted by goldenmean at 2005-5-3 09:08 关于中美关系 中美贸易磨擦正常 阮次山认为,1972年至1989年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1989年后,转入相互促进、相互竞争的阶段。 中美双边贸易是正常关系,是经济竞争,不磨擦才不正常。美 ...
发表于:2005-05-06 06:55只看该作者
10楼
这老头不错.
韬客社区www.talkfx.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