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女孩的哭求和男孩的眼神---悲惨从优美开始(转)
为什么近几年在中国许多城市占街经营等问题日趋严重?这正是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期间,效率与公平矛盾的一个反映,正是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的一个缩影。经营小摊小贩的大多是国企的下岗职工、早已衰败的原地方小厂的工人,拆迁改建中失去生活来源的“城中村”居民、周边县区的农民等。这一群体正是社会经济“转轨”的代价付出者和成本承担者。这些人构成了中国城镇低收入群体。尽管近年来国家不断扩大就业渠道,加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但必须客观的承认:由于国家政策、财力及其他原因,这一群体仍有相当一部分人只能靠街边摆摊叫卖这种“非正规行业”维持基本温饱生存。
一个摊位可能就是一家人谋生的根本。请注意!这是“生”——生活、生存、生计,而不是“财”。
在我生活的这个城市,也有这么一个路边菜市场(现已取缔)。有卖鱼卖肉卖杂货调料的。寒冬腊月人们戴着厚手套都嫌手冻的疼。凌晨2、3点是一天温度最低的时候,卖鱼的大婶大哥光着手把拉来的鱼捞进摊位的铁皮箱里。为了怕鱼缺氧死亡而掉价,就用手不停的搅着水。天大亮,穿着皮衣、棉衣、羽绒衣的顾客来了,卖鱼的大婶大哥光着手在结着冰茬的水里为买主挑选着鱼儿。劳累辛苦,除了交纳各种有明文规定或任意增收的税、费外,剩下的就是一家老小的吃饭钱、看病钱、上学钱,他们从来没敢奢望“发财”。
现在,这些“赚点血汗钱养家”的大婶大哥在靠什么养家糊口,我很担心。
我们要让“富人”在一个干净的环境里舒适生活,更要让“穷人”在一个宽容的社会活下去。毕竟,“活下去”比“舒适生活”更重要。这一问题是生存条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市容卫生、觉悟高低的问题。如果说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效益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生长点,那么,城镇及农村贫困群体则是中国社会发展的稳定点。
占街经营等问题,决不能简单地一取了之,一撵完事。一定要妥善安置,再取缔。或许,我们把用在创建“花园城市”、打造“绿化生态”、增置高档次城市设施,这些“锦上添花”中的一部分钱,用在解决和提高贫困群体生活温饱上,“雪中送炭”才是治标之举。
人人有工作,家家有房住,老少衣食足,孩子有学上,得病有钱看,干活没人欺,社会都平等……我想,这才是真真和谐的社会吧!?
[ 本帖最后由 不便 于 2006-7-6 16:33 编辑 ]
4.jpg
3.jpg
2.jpg
1.jpg




发表于:2006-07-06 08:34只看该作者
2楼
静等追忆三............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6-07-06 13:09只看该作者
3楼
妇啼一声苦,吏呵一声怒
午夜寂寞的花丛有一只蝴蝶飞动
发表于:2006-07-06 13:28只看该作者
4楼
可怜身上衣正单,
心忧炭贱怨天寒
韬客外汇论坛TALKFOR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