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平安教授“感冒合剂”配方(完整版本)
来源:懒人老赵的BLOG
http://30/u/1263184270
注:此方曾在中央台播出,专治“寒包火”类型感冒,一般三付药可痊愈。 一、根据诸位热心博友、网友和专业人士的意见,现拟定周平安教授“感冒合剂”配方完整版本如下: 炙麻黄5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先煎) 甘草5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薄荷 10克(后下) 银花10克 苏叶10克 草河车 10克 羌活10克 板蓝根15克 三剂 煎服 二、本方主要药物解说: 麻黄: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虚喘、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草河车:苦、涩,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用于湿热毒盛、下注大肠,积聚滞留的结肠、直肠癌,症见腹痛满急,下痢脓血,肛门下坠,胃纳不佳等,常与苦参、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配合应用。用于热毒蕴结,痰火上炎的咽喉部肿瘤或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症见咽喉红肿疼痛,梗阻不适,痰浊粘腻,颈淋巴结肿大等,常与山豆根、七叶一枝花、蛇六谷、夏枯草等配合应用。 羌活:辛、苦,温。入膀胱、肾经。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退热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当剂量。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著,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应用。 三、中药煎药注意事项: 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一般来说,沙锅、瓦罐,陶瓷都可以,实在不行不锈钢锅也可以。 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一会。 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勿服,以免中毒。 四、中药煎药程序: 把药倒在药锅里,先用凉水浸泡至少半小时,在用火煎熬的时候,先用旺火煎,等药锅沸腾了以后,再用小火再煎10到20分钟。 一般是分两次煎,头煎和二煎,在二煎的时候,还要加冷水,但是加的水量要少于头煎,加水量一般高于药的三到五厘米,煎熬时间同头煎一样。 如果是滋补性的药,要多煎10到20分,如果是治疗感冒等一些解表药,也就是含有挥发性质的药物,那就少煎一点时间,防止药物的作用挥散了,就没有疗效了。 凡是矿石类药物、贝壳类药物,都属于先煎。凡是有挥发性质的,都要后煎。粒小的或含有黏性的,如车前籽等都是包煎。人参、鹿茸,怕药液损失,就需要另煎,煎完了以后把药液对在汤药里吃。冲服的药,比如三七粉、羚羊角粉,不能放在药里,吃的时候可以对在汤药里。另炖的,如阿胶,得放在一个碗里,倒点水,放在锅里化,吃药的时候再喝。
注:此方曾在中央台播出,专治“寒包火”类型感冒,一般三付药可痊愈。 一、根据诸位热心博友、网友和专业人士的意见,现拟定周平安教授“感冒合剂”配方完整版本如下: 炙麻黄5克 杏仁10克 生石膏30克(先煎) 甘草5克 柴胡10克 黄芩10克 薄荷 10克(后下) 银花10克 苏叶10克 草河车 10克 羌活10克 板蓝根15克 三剂 煎服 二、本方主要药物解说: 麻黄:用于风寒表证。本品辛温升散之性较强,能开泄腠理、透发毛窍,以外散侵袭肌表的风寒邪气。在发散风寒药中,其发汗作用最强,为重要的发汗解表药。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又因其兼有平喘的功效,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虚喘、高血压及失眠患者慎用。 柴胡:苦,微寒。归肝、胆经。疏散退热,舒肝,升阳。用于感冒发热,寒热往来,疟疾,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子宫脱垂,脱肛。 黄芩:苦,寒。入心、肺、胆、大肠经。泻实火,除湿热,止血,安胎。治壮热烦渴,肺热咳嗽,湿热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草河车:苦、涩,微寒。清热解毒,消肿止血。用于湿热毒盛、下注大肠,积聚滞留的结肠、直肠癌,症见腹痛满急,下痢脓血,肛门下坠,胃纳不佳等,常与苦参、败酱草、白花蛇舌草等配合应用。用于热毒蕴结,痰火上炎的咽喉部肿瘤或鼻咽癌淋巴结转移,症见咽喉红肿疼痛,梗阻不适,痰浊粘腻,颈淋巴结肿大等,常与山豆根、七叶一枝花、蛇六谷、夏枯草等配合应用。 羌活:辛、苦,温。入膀胱、肾经。祛风解表,祛风湿,止痛。发散风寒,祛风止痛,用于感冒风寒,兼有头痛、身痛为主,常配防风、白芷等药同用。退热功效很好,可配合清热药如蒲公英、板蓝根等品治风热表症,而且一般在热退之后无再度发热现象。但本品气味浓烈,用量过多,易致呕吐,故在使用时必须掌握适当剂量。祛风湿的作用也甚为显著,为祛风胜湿常用之品,但一般认为本品以风湿痹痛在身半以上者为宜,如周身痹痛,可配防风、独活等同用。对于头痛病症,多配合川芎、细辛等应用。 三、中药煎药注意事项: 禁用铜、铁、铝等金属容器,以免影响药效,一般来说,沙锅、瓦罐,陶瓷都可以,实在不行不锈钢锅也可以。 加水量要适当,煎之前要浸泡一会。 注意特殊中药的煎煮方法,保证疗效。 变质或煎糊的中药勿服,以免中毒。 四、中药煎药程序: 把药倒在药锅里,先用凉水浸泡至少半小时,在用火煎熬的时候,先用旺火煎,等药锅沸腾了以后,再用小火再煎10到20分钟。 一般是分两次煎,头煎和二煎,在二煎的时候,还要加冷水,但是加的水量要少于头煎,加水量一般高于药的三到五厘米,煎熬时间同头煎一样。 如果是滋补性的药,要多煎10到20分,如果是治疗感冒等一些解表药,也就是含有挥发性质的药物,那就少煎一点时间,防止药物的作用挥散了,就没有疗效了。 凡是矿石类药物、贝壳类药物,都属于先煎。凡是有挥发性质的,都要后煎。粒小的或含有黏性的,如车前籽等都是包煎。人参、鹿茸,怕药液损失,就需要另煎,煎完了以后把药液对在汤药里吃。冲服的药,比如三七粉、羚羊角粉,不能放在药里,吃的时候可以对在汤药里。另炖的,如阿胶,得放在一个碗里,倒点水,放在锅里化,吃药的时候再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