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ICKMILL 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ThinkMarkets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荔枝返现285X70论坛全局菜单下方 -  icmarkets285X70
查看:340回复:0
ladykin
注册时间2015-08-23
天籁之音奖友爱维和奖热心助人奖韬客美食家韬客大美女韬客宝贝
[养生]生活越好,越要常吃黄芪
楼主发表于:2016-08-10 23:27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1楼 电梯直达
电梯直达
写这样的标题肯定有异议,生活好了怎么还要吃补气的黄芪?这就牵扯到两个问题:首先,生活好未必身体好,相反,现在高发的疾病,大多是因为生活好引起的“富贵病”,生活好甚至是病因之一。 其二,黄芪补的是功能,补的不是营养。生活好,营养好的人反倒容易脾气虚,功能弱,更需要补气,为什么会如此?我们看看高发的过敏和糖尿病就清楚了。 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过敏,与人们越来越少地“接地气”有关系,这个“地气”,就是这个土地上原本与我们共生的微生物,它们在钢筋水泥,抗生素、化学制剂出现之后,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而人类的免疫系统,原本是要在与这些微生物的交道中,培养出免疫力的。微生物少了,免疫系统长本事的机会就少了,它们就变得特“没见识”,一旦遇到原本可以和平共处的微生物,就开始“少见多怪”起来,浑身起皮疹,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甚至呼吸困难而致命,就是免疫系统“少见多怪”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过敏是人类发展躲不过去的宿命,只要这种发展是工业化代替农业化,钢筋水泥代替广袤沃土为代价的。 过敏在中医里属于“卫外”不固,属中医的脾所主。中医的五脏不同于西医学解剖位置上的五脏,简单说,中医的五脏更像是一系列器官功能的总称,比如中医的脾,就牵扯到了消化系统,免疫系统,造血系统等多个,因此,中医的脾气所主的“卫外”,就牵扯到我们的免疫力。 在五行中,脾与土相对应。中国是农耕文化,一直视土地为“母亲”,是自然界万物的生身之本,中医的脾被称为身体的“后天之本”,就是因为脾和自然界的土一样,在身体中地位重要,所以,无论是中医,还是中国文化,都很强调“接地气”。 具体到高发的过敏,“接地气”就是培养对外来微生物的辨识能力和接纳能力,入脾经的黄芪之所以常用在抗过敏上,就是因为它可以扶助脾气,在身体和外来病邪之间,建立一个屏障,减轻“少见多怪”引起的后患,著名的“玉屏风散”就是这个原理,其中只有三味药,黄芪白术防风。再说到糖尿病,糖尿病在中国的高发,和饮食热量的剧增有关之外,还因为我们少有运动,“地气”接得越来越少有关系,因为只有在运动中,肌肉才能将血液中的血糖运走,血糖才能降下来。 中医的脾,除了“卫外”,还主肌肉。肌肉强健的人,一般都不脾虚,反过来,脾虚的人肯定是肌肉体量和力量都不足的,他们就算是运动了,因为肌肉的不足,运用血糖的能力也不足,至少不足以减少糖尿病的发生。 就是看到了这个中国人的通病或者说常见体质,治疗国人糖尿病时,中医一般都会用到黄芪,因为黄芪是入脾经的,可以增加肌肉的体量和力量,从而降低血糖,等于是在促使肌肉被动的运动。 当年胡适罹患糖尿病,因为没有胰岛素,胡适曾被西医判为不治,后来找到了京城以善用黄芪著称的中医陆仲安,以一副药中有120克黄芪的补脾气重剂,使胡适渐渐康复。 黄芪有生熟之分,生黄芪更适合用来抗过敏,降血糖,如果用来保健,每天可以用15-20克生黄芪泡茶饮。如果是炒制过的黄芪,力量则集中在消化系统了。
TK29帖子1楼右侧xm竖版广告90-240
个性签名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广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TK30+TK31帖子一樓廣告

本站免责声明:

1、本站所有广告及宣传信息均与韬客无关,如需投资请依法自行决定是否投资、斟酌资金安全及交易亏损风险;

2、韬客是独立的、仅为投资者提供交流的平台,网友发布信息不代表韬客的观点与意思表示,所有因网友发布的信息而造成的任何法律后果、风险与责任,均与韬客无关;

3、金融交易存在极高法律风险,未必适合所有投资者,请不要轻信任何高额投资收益的诱导而贸然投资;投资保证金交易导致的损失可能超过您投入的资金和预期。请您考虑自身的投资经验及风险承担能力,进行合法、理性投资;

4、所有投资者的交易帐户应仅限本人使用,不应交由第三方操作,对于任何接受第三方喊单、操盘、理财等操作的投资和交易,由此导致的任何风险、亏损及责任由投资者个人自行承担;

5、韬客不隶属于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受任何第三方控制,韬客不邀约客户投资任何保证金交易,不接触亦不涉及投资者的任何资金及账户信息,不代理任何交易操盘行为,不向客户推荐任何券商平台,亦不存在其他任何推荐行为。投资者应自行选择券商平台,券商平台的任何行为均与韬客无关。投资者注册及使用韬客即表示其接受和认可上述声明,并自行承担法律风险。

版权所有:韬客外汇论坛 www.talkfx.com 联络我们:[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