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奥运会曲终人散 雅典面对百亿欧元账单
国际奥委会(IOC)本周一宣布,根据初步估算,刚刚结束的雅典奥运会为该组织带来近15亿美元的收入。与IOC的稳赚不赔相反,雅典奥组委和希腊政府却在为已经支付或者将要支付的“大账单”而头痛。《纽约时报》在一篇评论中说,雅典举办了一次“昂贵的奥运会”,作为东道主的希腊可能背上沉重的财政包袱。
并非全是赔本买卖
据希腊财政部透露,雅典奥运会的总体费用将超过100亿欧元,是此前46亿欧元预算的两倍。受此影响,2004年希腊的国家财政预算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从预测的2.9%增加到4%以上,从而打破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所规定的3%的上限。看来,这次希腊真做了次赔本的买卖。为了保证奥运会经费,希腊政府今年头两个季度发行的债券总额已达300亿欧元,第三季度准备再发行50亿欧元,最终很可能超过全年发行380亿欧元债券的总额。希腊人为了奥运会可能要背负近10年的债务。希腊财政部副部长佩特罗斯·杜卡斯的已经表示:奥运会的成本短期内不可能收回。而原因何在?
首先,反恐安全投入被公认是导致高成本办奥运的重要原因。911以及由此导致的全球反恐战争使安全风险投资成为奥运会的沉重负担。由于担心恐怖袭击,希腊在本次奥运会上投入巨资保护比赛场馆。奥运会安全预算多次被翻番,其中仅安保方面的培训、增添设备以及人员的加班奖金等几项的开支,就突破了12亿美元大关。庞大的安全投资,再加上惊人的奥运会工程建设费用,让希腊政府不得不在未来勒紧裤带。
安全开支拖累预算只是一个因素,超支的另一个原因是奥运会过大的规模:来自世界各地200多个国家的超过16000名运动员、官员和3万名记者云集雅典,对于主办国来说是否阵容过于庞大了?为了让赛事顺利进行,在奥运会开幕的前几天,组织者还在植树、安装座位、修整跑道以及检索电脑程序中的病毒,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也导致了成本的增加。
由于希腊本国经济存在着结构性缺欠,政府希望通过奥运会实现“巴塞罗那效应”,大量基础设施同时上马,使得奥运预算急剧膨胀。自2000年加入欧元区以来,希腊本国经济的年增长率都高于4%。过去3年中,奥运会建设项目每年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大约为1.2个百分点。但希腊要想赶上欧洲更大的经济体,仍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今年5月欧盟扩大到25国之前,它是15个成员国中最贫穷的,人均收入只有欧盟平均水平的75%左右。在希腊,上到政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希望雅典能像当年巴塞罗那那样,因为奥运会而产生递增效应,促进生产力的提高,并为服务业创造更多需求。于是希腊政府在与国际奥委会协商的基础上,推出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比如,雅典建设了长达40公里的市郊铁路和25公里的电车线路,使这个只有300多万人口、市政建设缺乏规划的城市拥有了一个现代的公共交通系统。在新建成的奥运会场馆周围,一大片码头区被整修一新,从而为周边地区的再开发提供了动力。刚建成的长达60公里的收费高速公路——雅典公路,构成了首都环线,再加上1000多公里长的公路改造,这些都将有助于缓解交通堵塞。
除此之外,希腊人盼望通过奥运会加速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也是促使许多奥运引资项目和工程快速上马的原因。利用奥运会期间全球聚焦希腊的机会,希腊财政部提出了双重发展战略:到2010年,旅游人数增长60%达到2000万;使雅典成为东南欧地区的商业中心。46岁的总理科斯塔斯·卡拉曼利斯接受采访时说:“希腊是一个现代国家,有现代人的抱负。我们希望进入欧洲主流社会,并协助推动欧盟向前发展。也许,奥运会就是让世界知道希腊现代化一面的黄金时间。”他相信,奥运会举办成功将带来政治上的实惠:提升希腊在欧洲伙伴以及巴尔干邻国眼中的国际地位。
成本回收:传统思维与新亮点
尽管整个奥运会筹备的台前幕后,关于成本和预算的指指点点不断,但是从全局来看,希腊人的努力,还是受到世界各国人士的称赞。希腊人以实际行动证明:不属于经济强国圈子的“中等国家”也可以举办奥运会。就形象与基础设施方面而言,希腊仍是本届奥运会的大赢家。善于思辩的希腊人现在考虑最多的,恐怕就是如何让成本最大程度得到回收。
希腊政府最看重的是,奥运会的成功能否拉动希腊的支柱产业——旅游业的发展。希腊旅游部的官员就乐观地表示:未来几年希腊的旅游业将会为国家带来一大笔收入,收回奥运会的支出不成问题,只不过这需要稍微长一点的时间而已。具体地说就是,从现在开始到2011年,希腊每年将新增45万名游客,这将带来11亿欧元的收入,或0.6%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奥运场馆的再开发也是回收成本的重要部分。希腊政府已成立了专门的奥运资产公司,处理奥运会后如何充分利用奥运场馆的问题。该公司主席哈杰马鲁伊表示,要在奥运会后将一些场馆进行适当改造,用于举办文化、旅游和会展等活动或出租给一些体育俱乐部。场馆赛后利用的招标将面向国内外,让公共机构以及私人企业都参与进来。另外,包括旅馆设施、场馆座椅、汽车,电子硬件、医疗设备、电器在内,总价值超过1亿欧元的奥运设备,希腊政府也要加紧开发利用,使它们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此外,希腊还推出了“雅典商业俱乐部2004”项目,旨在借奥运会的东风,为希腊本土和外国公司提供交易与合作的机会。目前,已经有2000多家公司参与进来,其中一半是外国公司。正如许多外国投资者纷纷表示的那样:尽管本届奥运会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但是她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契机,更重要的是,她为整个国家重新树立了“名片”——“百年回归”的人文和经济内涵让希腊更具魅力,能够吸引的不光是游客,还有目光敏锐的投资者。
北京如何未雨绸缪
过去二十年来,“奥运经济”一直是主办国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每个国家都想利用承办这一盛大的体育盛会来展示自己的综合国力,提高知名度,吸引外资,扩大旅游业。但是从经济效益上来看,承办奥运会充满风险。1976年蒙特利尔奥运会给加拿大经济带来巨大的厄运,它所造成的12亿美元的亏空需要在全国加征烟草税才能填补,并且至今还没有付清。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情况有所改善,创造了3.5亿美元的盈余。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略有盈余,但是随后巴塞罗那、亚特兰大和上一次的悉尼奥运会都仅仅达到收支平衡而已。随着2008年的临近,北京筹备奥运会的脚步也在加快。我们不妨从希腊的经验中得到一些启示。
主办2008年奥运会的北京目前正在加紧奥运会场馆及配套工程的建设。北京推出的奥运会配套工程,包括交通、城市改造、消费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价值将达到3万亿人民币,约折合3600亿美元。经济学家担心,中国已经出现基本建设战线过长、固定资产投资激增、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奥运场馆和配套工程的建设可能会在更大范围内助长经济过热现象。但令人欣慰的是,主办者在打奥运经济算盘的同时,也兼顾了科学的发展观。据报道,北京正在修改奥运场馆的建设方案,以符合节省成本,减少潜在的财政风险的原则。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调整是修改了原定耗资35亿人民币的鸟巢体育场的计划,代之以更简朴、更省钱、更务实的设计方案。
奥运会的预算超标让希腊人体会到了节俭的重要性,由于希腊人不喜欢棒球,雅典政府毅然决定在奥运会后将奥运棒球场拆除,不浪费维护费;奥运比赛后留下多余的体育器械也被全部出售,这部分收入会有150万美元。雅典人的“小算盘”让我们认识到:场馆规划布局必须与城市功能相结合,满足城市日常生活需要;要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体育场馆;新建场馆在设计上不要过于追求高标准,而应把满足赛事需要作为第一前提;新建、改建场馆要充分考虑赛后利用,一些冷门项目,比如棒球、马术、射击、自行车等奥运设施,应在设计阶段就考虑它们的赛后综合利用价值。
从招商引资角度来说,雅典一直在效仿悉尼,尽力吸引投资者。在奥运会期间,希腊投资促进中心将举办多次会议,为潜在的投资者和商家提供交流机会。而现在从北京奥组委传来的好消息是,国际赞助商纷纷瞄准北京,签约不断,奥运账单由市场来买。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公司威士国际组织(Visa International)期待通过赞助2008年北京奥运会增加能够接受其付费方式的商家;斯沃琪的总裁Michele Sofisti深谙奥运赞助之道,他表示,自从北京获得奥运会主办权后,只要你扛着奥运旗帜来到中国,就能更方便地讨论市场问题。另外,今年5月,通用电气加入威士、麦当劳、三星的行列,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全球赞助商。通用电气的市场总监Beth Comstock表示,他希望2005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增加到50亿美元。从9月份开始,通用电气将在其发电站、水处理设备等产品上打上奥运标志。其他的全球赞助商还有可口可乐、柯达、联想、松下、源讯信息技术等。
4楼
百亿欧元账单[em70] [em70] [em70] [em70] [em70] [em70] [em10] [em10] [em10] [em10]
2楼
赔本买卖
[em29]
3楼
未雨绸缪[em39]
发表于:2004-09-05 00:36只看该作者
5楼
中国面临着 巨大的考验啊[em41] [em41] [em41]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4-09-05 10:40只看该作者
6楼
[em9]
韬客外汇论坛TALKFORE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