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情]理财要先理心
不论已婚或单身,一个人想要过良好品质的生活,
甚至拥有第二屋的心灵沈静空间,都需要有扎实的理财计划作基础,
才可能将梦想一一实现……。
天下杂志305 2004/8/15
文/吴昭怡、周华欣
全球化、边缘化、个人主义的兴起,不管已婚或单身,愈来愈多人在心理层次上过著一个人的生活。
但现在,要好好拥有一个人的优质人生,却不简单。
今年七月,美国《Business Week》、《Fortune》不约而同都把「退休」二字高高挂在封面。
几乎每年都会探讨退休议题的《Fortune》半月刊指出,目前高龄化的美国人面临五大威胁:
通货膨胀、资产配置错误、过度消费、医疗费用高涨和普遍活得太久。
台湾理财顾问认证协会秘书长刘凯平还因此在报纸写了一篇标题「老本够吗?长寿好吗?」的文章。
他说,从前人认为福禄寿是人生三大幸福,三者间先後关系颇有哲理,但倒过来可能就不美了。
「人生如果福禄不全,光有长寿,是否还算幸福?」他问道。
刚从上海回来的资深广告人、前联广总经理陈薇薇也有感而发,最近几个到对岸发展的朋友们聚在一起吃饭聊天,
话题都围绕著退休打转,大家都期望未来能经济自主、健康自主。「光有健康,没有钱,会很焦虑,」她说。
资诚会计师事务所执行长薛明玲也认为,人生最怕两件事,「走了,钱还没用完;钱用完了,人却还没走。」
.
财,愈来愈难理
的确,支撑一个人的生活品质需要健康和钱财,但现在「财」可是愈来愈难理。
有人无财可理,有人却是辛苦工作一辈子,但边赚边花,结果每个月都成了月光族。
漫画家鱼夫的太太陈文淑就认为,有人赚的钱是「实」的,有人赚钱却是「虚」的,像鱼夫就属於後者。
鱼夫曾在电视公司上班,一个月赚十万,但因为常拿钱请朋友吃饭或买书增广见闻,
他去实践体会一些事的时候,那些事都是开销,」陈文淑说,「结果根本无财可理。」
为什麽会这样?
《钱与闲》一书中便点出,理财失当,其实是来自对时间管理的错误。
大多数人管理时间的方式就像羊一样,终其一生以时间换取金钱,赚钱是为了再花钱,就这样每天过著毫无自我的生活方式。
资深艺人高凌风的理财经验就是个很好的案例。穿著一身白色舞台装,长裤上还有粉红亮片串成的一条长龙,
即使年过五十,高凌风在舞台上仍旧很有活力。但今天他可不是来唱歌,而是对著台下两、三百位保险营业员分享他的人生故事。
「常有人问我怎麽赚钱?我说,不是怎麽赚钱,而是不要做错事情,不要浪费时间,」高凌风缓缓地回忆过往。
他曾经沉迷股海也投资副业开酒吧,但最後的结果是负债一千万,现在仍分期偿债中,「我想赚钱的结果是负债。」
.
钱,怎麽来怎麽去
高凌风曾经最高纪录一天唱歌作秀就可以赚进十八万,看上一台售价一百三十几万的跑车,就直接开走。
但现在他到南部作秀,就连在便利商店看到一份10元的晚报都会克制不花,因为回程飞机上就有报纸可看,
但买书和杂志这些充实知识的钱,不论多贵都不能省。「一夜致富之後就是一夜破产,钱啊,怎麽来,怎麽去,」
他坦言,现在自己生活踏实、专注,反而比较快乐。
「以前我们都要找天堂,发大财,可是现在我们去过地狱的人就知道,只要离开地狱就是天堂了嘛。」
结束一个半小时的演讲,高凌风和太太在外头几张长长的桌子上,开始他的签名会,连书加CD一千块,半小时就卖了近50套。
回台湾教书十几年,常对外演讲的政大财管系教授周行一在自己最新著作《不理财也发财》里,探讨起「理财」究竟是什麽?
他写道,理财是将辛苦赚来的工作所得妥当管理,希望自己生活更好,而非不切实际地希望藉理财来发财,解决人生一切的问题。
决定理财是否成功的关键,是生活形态的选择,而非高超的投资技术。
而真正的「发财」,指的是「达成」理财计划的目标,可不是一夕致富或腰缠万贯。
.
债,让你像转圈老鼠
理财畅销书《富爸爸穷爸爸》里也同样指出,许多人陷入了「老鼠赛跑」的陷阱:终其一生不停地为公司老板工作,
为了缴税要为政府工作,为了付房屋贷款和信用卡贷款要为银行工作,但等待他们的只是愈来愈多的债务和催款通知。
於是他们再加倍努力工作,再取得更多债务来偿还旧债,最後陷入财务紧张而不能自拔,
就像那些在小笼子中,不停踩著转轮跑的小老鼠。
但问题是现在理财来得及吗?
许多四十岁上下的年轻人也常有疑惑:在台湾,股市由最高点滑落至低原期,稳定、多金的工作又一位难求。
究竟,如何面临无财可理的环境?有财又该怎麽理?
不要负债就是理财
「现在年轻人不要负债,就是最好的理财,」薛明玲说。
《富爸爸穷爸爸》的作者之一莱希特,很关注现今孩子们在学校里缺乏经济知识,但却在进高中前就有了信用卡。
她认为,如果缺乏足够的财务智商,不了解金钱运转的规律,年轻人就没有准备好进入未来等著他们的现实世界。
「因为在这个世界里,会花钱将比会省钱更受到重视。」是母亲也是会计师的莱希特说。
「很多人终其一生都在为钱工作,」《富爸爸穷爸爸》一书指出。所以作者提出很实际的建议,
不要老买一些被带回家使用後就没有价值的个人用品。就像一辆新车,一旦被开出停车场,就已经损失了25%的车钱。
一枝价值400美元的全新高尔夫球杆,当它被使用过一次,就只值150美元。
非凡电视台新闻部总监洪玟琴指出,现在理财,最需要避免「财愈理愈少」的风险。
她认为,环境变化太快,过去长抱股票、基金的懒人投资法已经不适用,动作要快,做好停损跟停利。
例如:从今年四月以来,大盘指数的跌幅将近两成,反观联发科却重挫三成,如果投资人没卖掉持股,四个月内损失就高达三○%,
「现在是恐怖主义时代,保本型的工具最好占总投资二分之一,」在美国留学二年的洪玟琴,很有国际恐怖主义意识。
「全世界的事都跟我有关,没有一天好日子啦,」对於投资股票心有馀悸的高凌风说。
而对每个人最快也最直接的保本工具,就是存钱。
检视自己的消费观是存钱保本的第一步。
存钱对单身族群更是重要。「他们觉得自己身上的钱是充裕的,常会透过消费,填补空虚,」智威汤逊执行创意总监狄运昌观察。
漫画家朱德庸在年过四十後,对人生有很多领悟,其中一个是关於「消费」。
他以前常和太太一起去买名牌服饰,但他发现,为了要消费就得拚命做事,「到最後等於在帮商人打工,」朱德庸说。
最近,他们夫妇俩都把以前受骗的衣服再重新搭配,反而很有成就感。
年收入千万以上的漫画家蔡志忠,也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消费上。
他长年穿著一身白衬衫、卡其裤,家中没有可用就丢弃的用品,但他长期喜欢购屋,而且只专精收集一种古董。
由於生活简单、纯朴,所以他可以把时间花在读书和创作上,他曾有长达42天不出家门,只为专心读物理及数学。
消费有顺序和原则
理财也要认清消费顺序和原则。
56年次,法雅客行销经理魏岱洛就很享受「量入为出」的乐趣。
她的皮夹里只有一张信用卡,两千块以下都用现金付。
每月薪水下来先扣掉该付、该存的,最後剩的钱按按计算机再除以30,才是每天能消费的。
最近魏岱洛忙到没时间运动,结果胖了10公斤,本来打算重新置装,但後来决定应该先减肥找回健康,而非用钱还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在她眼里,这些都是因为自律带来的快乐,虽不会因此富有,但也绝不会债。
今年34岁,目前在摩根富林明证券电子商务部担任协理的杨启伦,手机已经用4年。
喜欢摄影的她,曾经两次认真考虑要买数位相机,但最後还是作罢。
她观察,用数位相机拍照,拍不好就重来,拍完了所有人又想看一次,「看起来很方便,结果都在浪费时间。」
杨启伦并非节俭,只是她认为钱要花在该花的地方,「我追求生活品质,东西不是有就好,而是真的要有需求。」
像她刚从德国自助旅行回来,两个星期花了台币超过十万,但杨启伦却一点也不心疼。
财经专栏作家蒋雅淇从踏入社会的第一天,就用「三个信封袋」和「一个小木盒」来打理财富。
这三个袋子分别是「签帐袋」、「发票袋」和「帐单袋」,装著每个月大大小小的消费纪录。
像每到统一发票对奖日,她对奖的同时也在检视自己的日常消费习惯。
她就曾发现自己从早餐开始,一整天花在点心、零食的发票就有六、七张,改善之後不只瘦了肚子还肥了荷包。
「薪水袋里的数字不代表你赚的,扣掉所有支出後,真正留在身边的,才是你的钱,」她曾在专栏里写到。
主动投资自己
其次,有竞争力才有退休力。
高风险时代,还有什麽是稳赚不赔的投资?答案就是把自己当作投资标的,加入你的理财计划里。
《钱与闲》一书中,作者巴勒夫发明了一条定律:主动积极投资自己的人生,被动投资你的金钱。
「把自己磨成专业中的专业,那你根本就不用再花时间去想赚钱的事,」高凌风认为。
曾是联广公司30年来第一位女总经理,也是大陆最大广告公司盛世长城前总经理,今年44岁的陈薇薇说要理「财」不如理「才」。
去年底,她为自己的人生下了一个重要决定,重返校园,专心到上海念美国华盛顿大学的EMBA。 18个月的课程,光学费就接近130万台币,全部英文授课,像统计、会计这些从没学过的课程,得先看过一次中文,再看英文。
「这好辛苦!」陈薇薇很大声地说,「但有竞争力,才有退休力。」
投资自己之前,要学会找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上天送给每个人的独特礼物,提高自己增加收入的能力。
《富爸爸穷爸爸》的另一位作者,罗勃特.清崎回忆小时候父亲曾告诉他,日本人关注三种力量:剑、宝石和镜子。
剑象徵著武器,宝石象徵金钱,而镜子象徵著自知。在日本人看来,自知是三种力量中最宝贵的。
从小就是演讲和作文比赛常胜
发表于:2004-09-18 02:11只看该作者
6楼
这篇文章很好,建议大家认真看两遍
[em32]
夏天穿皮裤,冬天戴草帽
爱咋咋地..
发表于:2004-09-18 03:23只看该作者
2楼
先理心[em32]
发表于:2004-09-18 04:45只看该作者
5楼
好文章,谢谢分享。。。。。[em39] [em39] [em39]
韬客外汇论坛TALKFOREX.COM
发表于:2004-09-19 12:22只看该作者
7楼
不光是理财,而且涉及到如何面对生活,有钱就有幸福?有权就有幸福吗?没有钱不能达到人的需求的第一阶段,无从谈其它,但钱多的人就一定过的好吗?文章中这一方面的意思好像是核心.
[em34] [em34]
论事易,作事难,作事易,成事难.
发表于:2004-09-20 08:44只看该作者
8楼
只要离开地狱就是天堂了.[em80]
发表于:2004-10-06 13:09只看该作者
10楼
好有说服力的文章呀!太谢谢了
[img]http://us.f2.yahoofs.com/bc/401e03c6_13c7c/bc/%cd%f8%c2%e7%cd%bc%c6%ac/noble2.gif?bf7iyhBBke8NhVNq[/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