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1309回复:17
[美文]抗战中 国军活埋1200名日本军人
博古览今 > 正文
抗战中 国军活埋1200名日本军人
2006年06月12日 10:46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庐江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
孙立人
1927年毕业,应邀游历欧洲,考察英、德、法、日等国军事。1928年回国,在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任中尉队长。
1930年入陆海空军总司令部侍卫总队任上校副总队长。1932年调财政部税警总团任第二支队上校司令兼第4团团长。
孙立人将军活埋1200日本军人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率新38师于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4 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除了7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1942 年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开始攻击前进,29日即占领新平洋。当被俘的日军被带到师长孙立人将军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假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结果,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倭寇士兵以及倭寇军官,统统被孙将军以活埋的方式杀掉。唯一生还的倭寇是一个叫山田进一的下士。因为经过审讯孙将军得知他是台湾人。 活埋1200名倭寇的事件是二次大战中比较大的杀降事件,此事被美国报纸披露震惊了世界,美国方面大为恼火,认为这将使日军此后更加顽强的抵抗。然而其结果却是倭寇一旦闻得新一军的威名,皆望风逃窜,1945年春,新一军兵不雪刃占领仰光,缅甸全境光复!孙立人将军名震全球,成为二战中与张自忠将军齐名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将领。
2006年06月12日 10:46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庐江人。192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同年赴美留学,就读于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土木工程系,1924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后又考入弗吉尼亚西点军校,攻读军事。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5军、第6军和第66军。4月,孙立人率新38师于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 4 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1师及装甲第7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1个大队,解除了7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5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1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1942 年10月24日,新编第38师112团开始攻击前进,29日即占领新平洋。当被俘的日军被带到师长孙立人将军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假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正法。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18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结果,缅甸会战中投降的1200名倭寇士兵以及倭寇军官,统统被孙将军以活埋的方式杀掉。唯一生还的倭寇是一个叫山田进一的下士。因为经过审讯孙将军得知他是台湾人。 活埋1200名倭寇的事件是二次大战中比较大的杀降事件,此事被美国报纸披露震惊了世界,美国方面大为恼火,认为这将使日军此后更加顽强的抵抗。然而其结果却是倭寇一旦闻得新一军的威名,皆望风逃窜,1945年春,新一军兵不雪刃占领仰光,缅甸全境光复!孙立人将军名震全球,成为二战中与张自忠将军齐名享有世界声誉的中国将领。
2楼
凤凰投票调查:
孙立人这样做
调查(单选)
做的好 就该这样
没有人道主义 该受罚
说不清呀
凤凰网该不该登这样的文章
调查(单选)
为什么不能?这是历史事实嘛
不登吧 对中日关系不好
说不清 道不明
http://www.phoenixtv.com/phoenixtv/83931297415692288/20060612/816671.shtml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发表于:2006-06-13 04:04只看该作者
3楼
真敬佩孙将军,真棒!俺投票咧,当然是坚决支持咧




俺滴快乐,俺做主...
发表于:2006-06-13 04:39只看该作者
4楼
最近实在太忙了,很少发帖,但刚一看到这文章就第一个想到来咱TK发,老弟抢先一步了,哈哈!!!
孙立人将军真中国汉子也1!!!十分佩服!!!下次再战,也是把这种杂种全活埋!!!!
发表于:2006-06-13 04:47只看该作者
5楼
太少了不过解气
选择我爱的,爱我选择的。
发表于:2006-06-13 07:33只看该作者
6楼
不愧是学土木工程的,就是有办法~~:)
韬客社区www.talkfx.co
发表于:2006-06-13 10:09只看该作者
7楼
埋得好
我都想把日本给埋了
哎,又浪费一个小时,我为什么什么事情都那么认真?以后尽量不上论坛了。
发表于:2006-06-13 11:29只看该作者
8楼
投票了。! 斩
当财富来到的时候,它将来得如此急,如此快,
发表于:2006-06-13 11:47只看该作者
9楼
敬佩!

保持一颗不因生活而蒙尘的纯真向善的心,以及不因困难而受挫的勇气!
发表于:2006-06-13 11:51只看该作者
10楼
当时为什么不让他指挥所有的国军,埋他200000000倭寇
我的毛病 想赢怕输 犹豫不定 盲目跟从 短线长做 长线短做 追涨杀跌 不做计划 擅改目标 贪多嫌少 逆市而为
最大的毛病:以上错误一犯再犯,怨天尤人,只说别人 不看自己。吃的是草,挤的是眼睛。
发表于:2006-06-13 11:52只看该作者
11楼
原帖由 airman888 于 2006-6-13 18:09 发表 埋得好 我都想把日本给埋了
我的毛病 想赢怕输 犹豫不定 盲目跟从 短线长做 长线短做 追涨杀跌 不做计划 擅改目标 贪多嫌少 逆市而为
最大的毛病:以上错误一犯再犯,怨天尤人,只说别人 不看自己。吃的是草,挤的是眼睛。
发表于:2006-06-13 13:54只看该作者
12楼
原帖由 ieforex 于 2006-6-13 19:52 发表 把日本埋了???这样做不好吧 我觉得那里挺适合养猪的;P
哎,又浪费一个小时,我为什么什么事情都那么认真?以后尽量不上论坛了。
发表于:2006-06-13 14:08只看该作者
13楼
楼上的有所不知了吧,凡是跟肉挂上勾的某些同学来灵感~
只和自己斗 不与市场争
发表于:2006-06-14 02:23只看该作者
15楼
原帖由 ieforex 于 2006-6-14 07:55 发表 那就这样吧 以后就把中国的养猪场全部迁到那几个小岛上 我们的目标是:让日本遍地是猪
有过去,无现在,有将来。
无回忆,有当前,无未来。
16楼
孙立人:政治上失败的抗日名将
2006年06月14日 13:47 孙立人一生痛恨侵略中国的日本人,据说,在反攻缅甸的战役中,凡是俘虏了日本兵,报到孙立人那里,孙立人对部下说:"下去问一下,是不是到过中国的,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枪毙,不用再报给我了。"因为当年侵略中国的日军,特别像十八师团,个个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在那一代血性方刚的中国人眼里都是一群毫无人性的野兽。直到晚年,孙立人的长女孙中平回忆说"我们小时候,有时候不懂事调皮的时候,他真的火大了,说的最重的话就是:你们是日本鬼子变的,这样的不听话。因为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日本人。" 多次与蒋介石发生冲突 当时指挥中印缅战区盟军联合作战的司令史迪威将军极为欣赏孙立人,史迪威的孙子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到现在都还记得史迪威将军的赞誉,他说:"史迪威将军非常喜欢孙将军,当然他是维吉尼亚军校毕业、英文又很流利容易沟通这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他们两个人一起向全世界证明了,只要有好的领导和关照,中国军队可以和任何盟军的军队比媲美。他们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证明了这一点。"但史迪威将军正是蒋介石最不喜欢的美国人,而史迪威本人对蒋介石的劣评也影响了那时的美国政界众多人士。 1945年联军统帅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访问欧洲战场,孙立人二战名将声誉达到高峰,也让人份外眼红。孙立人的随从参谋、后来做到台湾军队联勤司令的温哈熊回忆说:"当时联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来了一封信,邀请孙立人去访问欧洲战场,他当然很高兴了,去之前委员长(蒋介石)召见,进门以后蒋就开口大骂他,说:谁叫你去的?孙立人回答:是人家邀请的,而且是你批准之后我才去啊,委员长更大怒了,说:为什么不邀请我,邀请你?为什么不邀请别的将领?这显然已经是有成见了,这个事使得孙立人心里非常非常地难过。当然最后蒋还是不得不让他去了。" 1949年10月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的部队逃到台湾,孙立人为此和蒋介石发生过严重冲突。孙立人的侄孙孙善治,是少数从孙立人口中听到这段故事的人,孙善治说:"一次,叔公对我说,你知道我跟老‘总统‘吵过架的事吗?我说那你讲给我听听,他说:那是汤恩伯的部队被打败撤回到台湾,老‘总统‘就把他找去,当时俞济时也在座,蒋介石说汤恩伯的部队回来了,要他想办法整编一下,他说好,回去马上办,后来蒋打电话叫他去,问交代的事情办了没有?他说已经把几个国民小学的校舍腾出来,让汤恩伯部队先住进去,那时候已整编好的部队是住在几个较正规的训练营里,老‘总统‘就说:这怎么可以呢?你把训练营腾出来,你们去住国小,让汤恩伯的部队住你们的训练营。孙立人当时就有点气愤,说汤恩伯部队已经是破钢烂铁,没有半年一年的整顿,根本形不成战斗力了,你怎么能够让他们去住整编好部队的营房?老‘总统‘就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自私?就这一句话,孙立人就更生气了,他说:我自私?你才自私,谁不知道汤恩伯是你的嫡系部队,你今天把整编好的部队调走,共军再打过来,你拿什么去打,到那时候,看你往哪里跑?你只有往太平洋里跳。
这最后一句话是很严重的,你想老‘总统‘一辈子谁敢跟他这样讲话。"1950年孙立人在台湾上任陆军总司令之后,他和时任总政战部主任的蒋经国一直关系搞得紧张,他们两个人对军队应不应该有政工制度,看法完全不同。同时两个人的个性也差异很大。 孙立人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在搞政治的人看来他完全是个失败者。
2006年06月14日 13:47 孙立人一生痛恨侵略中国的日本人,据说,在反攻缅甸的战役中,凡是俘虏了日本兵,报到孙立人那里,孙立人对部下说:"下去问一下,是不是到过中国的,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枪毙,不用再报给我了。"因为当年侵略中国的日军,特别像十八师团,个个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在那一代血性方刚的中国人眼里都是一群毫无人性的野兽。直到晚年,孙立人的长女孙中平回忆说"我们小时候,有时候不懂事调皮的时候,他真的火大了,说的最重的话就是:你们是日本鬼子变的,这样的不听话。因为他一生最痛恨的就是日本人。" 多次与蒋介石发生冲突 当时指挥中印缅战区盟军联合作战的司令史迪威将军极为欣赏孙立人,史迪威的孙子约翰·伊斯特布鲁克到现在都还记得史迪威将军的赞誉,他说:"史迪威将军非常喜欢孙将军,当然他是维吉尼亚军校毕业、英文又很流利容易沟通这是一方面,最关键的还是他们两个人一起向全世界证明了,只要有好的领导和关照,中国军队可以和任何盟军的军队比媲美。他们在第二次缅甸战役中证明了这一点。"但史迪威将军正是蒋介石最不喜欢的美国人,而史迪威本人对蒋介石的劣评也影响了那时的美国政界众多人士。 1945年联军统帅艾森豪威尔邀请孙立人访问欧洲战场,孙立人二战名将声誉达到高峰,也让人份外眼红。孙立人的随从参谋、后来做到台湾军队联勤司令的温哈熊回忆说:"当时联军统帅艾森豪威尔来了一封信,邀请孙立人去访问欧洲战场,他当然很高兴了,去之前委员长(蒋介石)召见,进门以后蒋就开口大骂他,说:谁叫你去的?孙立人回答:是人家邀请的,而且是你批准之后我才去啊,委员长更大怒了,说:为什么不邀请我,邀请你?为什么不邀请别的将领?这显然已经是有成见了,这个事使得孙立人心里非常非常地难过。当然最后蒋还是不得不让他去了。" 1949年10月蒋介石的嫡系汤恩伯的部队逃到台湾,孙立人为此和蒋介石发生过严重冲突。孙立人的侄孙孙善治,是少数从孙立人口中听到这段故事的人,孙善治说:"一次,叔公对我说,你知道我跟老‘总统‘吵过架的事吗?我说那你讲给我听听,他说:那是汤恩伯的部队被打败撤回到台湾,老‘总统‘就把他找去,当时俞济时也在座,蒋介石说汤恩伯的部队回来了,要他想办法整编一下,他说好,回去马上办,后来蒋打电话叫他去,问交代的事情办了没有?他说已经把几个国民小学的校舍腾出来,让汤恩伯部队先住进去,那时候已整编好的部队是住在几个较正规的训练营里,老‘总统‘就说:这怎么可以呢?你把训练营腾出来,你们去住国小,让汤恩伯的部队住你们的训练营。孙立人当时就有点气愤,说汤恩伯部队已经是破钢烂铁,没有半年一年的整顿,根本形不成战斗力了,你怎么能够让他们去住整编好部队的营房?老‘总统‘就说:你这个人怎么这么自私?就这一句话,孙立人就更生气了,他说:我自私?你才自私,谁不知道汤恩伯是你的嫡系部队,你今天把整编好的部队调走,共军再打过来,你拿什么去打,到那时候,看你往哪里跑?你只有往太平洋里跳。
这最后一句话是很严重的,你想老‘总统‘一辈子谁敢跟他这样讲话。"1950年孙立人在台湾上任陆军总司令之后,他和时任总政战部主任的蒋经国一直关系搞得紧张,他们两个人对军队应不应该有政工制度,看法完全不同。同时两个人的个性也差异很大。 孙立人是一个典型的军人,在搞政治的人看来他完全是个失败者。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快乐做。
发表于:2006-06-15 09:35只看该作者
17楼
敬佩一个
发表于:2006-06-15 11:32只看该作者
18楼
不搞政治好,留得清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