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券商海外公司获得香港加密资产交易牌照的新闻在国内和香港被炒作得沸沸扬扬,热度之高还带动了港股和A股相关公司股票的大涨。
引起轰动的是国泰海通旗下的国泰君安国际正式获批允许在香港提供加密资产交易的服务。这是中资券商中第一个拿牌的公司。
和那些我们熟知的合规中资背景交易所(比如HashKey)不同,这家公司是券商出身。券商获得加密牌照是对原有业务的扩展,这增加了业务的想象空间;另外“国泰君安”这个名字很容易让人联想这则新闻的背后是不是意味着中国大陆在某些方面开始松动?
对此我的看法还是偏谨慎的。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
无论是此前对稳定币相关公司的炒作还是对这则新闻的炒作,在我看来更多的是乐观情绪的释放和对未来期望的拔高。
人们乐观和期望香港基于世界自由港的地位能够在全球加密生态中占有一席之地,能够吸引全球的参与者。
香港如果要在全球加密生态中竞争,它的直接对手就是美国。而现在的美国无论在监管还是在用户体量上都优于香港。
在监管上,美国的监管政策明显要比香港宽松得多,并且加密生态的基础设施也要好得多。
在用户体量上,美国国内的用户就足够支撑想象力够大的应用场景,而香港依托的肯定不是本地的用户体量。
在这种情况下,香港能努力的就只有吸引潜在的用户体量---我认为这是上述乐观和期望的根本。
而这种乐观和期望最核心的投射群体是有14亿体量的中国大陆。
但中国大陆在外汇管制方面的约束很难真正释放这种期望中的红利。
前几天,国内开通了大陆和香港银行间的直接跨境转账。这被很多媒体炒作为管制“松”了。其实这只是转账效率的提高和成本的降低,跨境转账的额度并没有变化。公众号关注:博森科技小蝶。